太極拳是中國傳統(tǒng)武術,太極拳也是人類的一筆財富,其不僅能健身,還能防身,還可預防疾病,太極拳的特點是中正安舒,可提高身體穩(wěn)定性,太極神功掀起了新時代的潮流。
太極拳心法以中碰中
太極拳屬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太極宗師對心法已有深入的研究,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是太極心法以中碰中。
汪老師幼年隨父跟楊老師學習太極拳,拜楊澄甫為師,又常受楊少侯的指教,得到兩代三位大師的真?zhèn)鳌?/p>
經(jīng)過幾十年的修煉,太極功夫造詣高深,有繼承,有創(chuàng)新,對傳承、發(fā)展楊式太極拳作出貢獻。汪傳楊式太極拳(以下簡稱“汪傳”)很有特點,他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有待發(fā)掘、傳承、弘揚。
太極拳是一種拳術,跟一個老師學拳,要先了解其特點,抓住特點,才能學的快,太極拳的特點非常的多。
汪老師太極功夫高超,主要表現(xiàn)在不論對方身形、手勢、姿勢、來力如何,只要一接手,立即把對方彈擊出去,正如通常所說的,“周身彈簧力,開合一定間”,對方“如錢投鼓,如球碰壁還”。
特點是被擊發(fā)的人不感到肌膚疼痛,有時還覺得舒暢。在交手過程中,不發(fā)生強力“頂牛”,互相撕扭、拉扯、推杵等較力現(xiàn)象。現(xiàn)略舉數(shù)例。
汪勸說一青年按順序排隊,對方舉扁擔迎面打來,汪一接招,立即把他彈拋出兩米以外。汪坐在飯鋪吃飯,不接受小販強賣花生瓜子,對方舉手就打,即刻被汪反擊出兩排飯桌之外。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練習武術就要掌握太極心法,心法是習武的關鍵,也是核心,沒有心法,武功再高,也是不堪一擊。
筆者曾見,汪坐在藤椅上,屈兩小臂在胸前,前后擺動腕手,把對面聽勁的人彈擊出兩三米遠。汪坐在椅子上,來訪的人在對面站定騎馬蹲襠式。汪抬一只手臂,用兩指 點彈對方上臂外側,使他橫跳出兩步遠。這體現(xiàn)出楊少侯用兩指彈人的功夫。
汪老師這種功夫是他高超的各種勁法集中的體現(xiàn),他總的概括為以“中”碰“中”。以自己的神、意、氣的中心,碰擊對方的中心。不是直接碰,而是通過氣球去碰。
這里有二個要素,一個是“中”神、意、氣運行后擊打的“靶的”;是神、意、氣運行的方式氣球。二者都具有不同于“他傳”的特點。
碰“中”是“汪傳”技擊的特點。“中”是擊打對方身上的一個特定的點。技擊要想取勝,選擇打擊的點十分重要。
打哪個點,武術界有不同的路數(shù)。如有人主張對方哪里緊就打哪里。“汪傳”從把對方視為一個整體考慮,認為打對方身上一個特定的點能有效地打動他。擊一點而動其全身,有“四兩拔千斤”的功效。“汪傳”稱這個點為“中”。
“中”是“中心”的簡稱。中心這個詞的本來含意是“跟周圍距離相等的位置”。太極拳的“中”,屬內(nèi)功范疇,有特殊的內(nèi)涵。
它是神、意、氣的中心,發(fā)勁之本源。對方的中心在勁源上,是勁源上的一個特定的點。視對方勁源為一個球體,球面上有陰、陽、虛、實之分。上面有若干點,頂點是陽、實,有阻力,稱為重心。頂點周圍是陰、虛,沒有阻力,中心就在其中。
汪老師提出,要分清中心和重心,不能稀里糊涂地發(fā)勁兒。從理論和實踐上明確中心和重心的區(qū)別,這是汪對技擊功法的發(fā)展。
中心不是固定的,中心在勁源上。勁源因對方的身形、手勢、姿勢、功力的不同,而位置不固定,中心,當然不會是固定的。中心存在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大體在對方脊柱前后的兩條虛線上。
發(fā)勁兒要擊發(fā)中心之側。汪老師說:“意念在對方的‘中’奔向上死點或下死點。”“拿到‘中’以后,擊發(fā)上死點或下死點。”
“發(fā)勁兒技擊的點不外有四種,對方勁源的上、下、左、右,可以不拘于考慮上死點、下死點。”具體的打法有絕命點、上死點、下死點、丹田、陰部、尾閭,等等。這些都是發(fā)點。
“發(fā)落點對即成功”。擊發(fā)發(fā)點以后,要奔向落點。汪老師說,意念在對方身體上找出路,走出對方身體,到達他身外的某個點。這個點是“手達不到的”,“中間要走空”,這個點叫“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