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定架子(拳架定位,久練自成)
通過以上一步步地訓練,已較系統(tǒng)、規(guī)范得掌握了太極拳架,后進入將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階段。
這個時期是將各個階段訓練所掌握的東西進行規(guī)范,每個姿勢的標準動作在腦海中形成概念,使整個拳架在演練中能夠按照陳氏56式太極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將意念、呼吸、動作三者密切結合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基本上掌握了陳氏56式太極拳內外要求和運動規(guī)律將拳架基本定型。
這時就有了自我糾正動作的能力,在練習過程中有不順之處,就可根據拳論“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變散亂,必致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指導方針,將腰腿做以調整,使之順隨自然。
定架后要下大功夫苦練來增長自己的功力,并且要增加一些輔助練習,如抖桿子、單式發(fā)勁,及一些器械練習,還要多進行對抗性推手練習,來檢驗拳架、內勁和發(fā)勁,以及化勁的質量。
由以前練習之注意外三合深入到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后做到周身處處相合。
逐漸使自己形成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間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合之的鞏固運動體系。通過持之以恒的刻苦練習,久之則自然會成功。
陳氏56式太極拳對臀部的要求
陳氏56式太極拳對臀部的要求是要“泛”。在塌腰、合腹、開胯、圓襠的配合下,臀部向后微泛,有利中氣貫于脊中,有利于腰勁、襠勁、腿勁的運用。
泛臀絕不是撅屁股,不是突臀。泛臀是塌腰、合腹、圓襠、開胯、合膝的必然結果。“前襠合住,后臀自然翻起”。有的太極學派提出了“斂臀”,就是臀部微向里收的要求。
斂臀固然可以防止撅屁股的毛病,但是,如果只注意臀部向里收斂,則前襠大開,后襠夾住,襠勁不能開圓,這會影響身體轉動的靈活性。
在練習時,要求上體自然正直的同時去尋求脊椎中自然的生理彎曲。對于臀部,正是骶髂所在位置,也就是屁股、臀部、臀大肌,必須向外自然而然“泛”且有向下沉才對。
也就是頭部向上領起,臀部(骶髂)向下下沉,兩者形成對拉。何為“自然”?也就是不用給臀部施加任何方向的力就是自然,亦如直坐板凳上臀部肌肉外翻之狀。
反之就會出現加力于“命門”產生腰疼、屁股用勁,嚴重者會出現腰椎間盤外脫等病理現象。
有的拳家講命門要外凸,就把臀部向內收,并說臀部要內斂,而不顧及“泛臀”,其不甚理解太極拳之精要,片面認為屁股內斂命門就突出來了,實乃可笑。
命門外凸并不是指有形之命門一定要向外突出,而是內氣充實、進而鼓蕩后充斥至命門,產生的內氣充盈向外鼓蕩的一種感覺。
太極拳講:“氣沉丹田、丹田飽滿”等等,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氣沉丹田呢?只有屈膝、松垮、園襠、泛臀了,丹田才能充盈飽滿。
大家可以自己試試,如果屁股向前(向內)收,丹田勢必也向內收,內氣何談放松下沉至丹田呢?如果把屁股微微外泛,頂精領起,內氣自然就下行至丹田,馬上就有氣沉丹田之感覺,是何其愜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