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特點可以說是處處離不了圓的說法,圓是自古以來一直傳承下來的美,即使時代的改變,但是圓始終是人們的審美標準。因此太極拳教學中也很重視圓的走法,下面就讓我們跟著太極拳教程一起學習一下太極拳的圓是什么圓。
太極拳是個圓
太極拳是個圓,但是它不是個平面圓,而是個立體的圓,在太極拳的外圍看,太極拳的四面都是圓。
固此要求松肩沉肘,開跨擴膝,含胸拔背,使人形成一個有彈性的球體,不著力則罷,一著力即隨之旋轉;猶如皮球在地上很難站立上去一樣。其靈活的程度猶如天秤,猶如轉輪。這就是拳譜所謂:「靜之則合;動之則分;立如平準,活如車輪」。
然皮球是個無機體,人體是個有機物。人體不但具有類似皮球的功能,還有超過皮球的自重量,并具調節(jié)能力。只要恰當?shù)剡\用沾粘連隨不丟頂功夫,即可以使人進之不著,投之不脫。這就是十三勢中所謂進、退、顧、盼、定的五步。
練習太極拳時,這個圓會隨著人體的開合能夠開大也能開小,另外就是全身的關節(jié)都有圓轉能力的特點。
因此不但可大可小,而且可分可合。合則為一大球,分則為許多小球。因為太極拳的勁是仿效水性的,因此進退程序,要求是波浪式的涌續(xù)連綿。并利用人體掌、臂、身、腿、腳,各部三個以上關節(jié),互為一組交替進退。
與對方的力一接觸,即起層層連鎖反應,似水浪般的忽聚忽散動蕩,加之螺旋式的八門旋轉即纏絲勁;如旋風、如卷浪,使上升則高不可攀,下沉則深不可測,欲進則愈長、欲退則愈促。
形成一種所謂「浪采花」的功夫: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推手是太極門中的一種鍛煉方式,是太極拳過度的一個過程和一個階段的練習過程。
推手是在拳架十分純熟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可粘可脫、隨粘隨脫,身手雖脫意尚相接的方法,以杠桿,螺旋原理,以膨脹力和類似波浪的沖擊力,將人拋擊出去。性質雖然是柔軟的,但威力無比;謂之:極柔軟,則極堅剛。因為世界上柔軟的是水、是風、是空氣,然而力量強大的亦是水和風以及空氣的膨脹力。
太極拳;溫和時可以使人毫無痛楚,而翻跌絕妙,猛烈時亦可以使人如受巨浪的沖擊,五臟皆裂;有了這種“功歷”才算是得到太極真髓。
太極拳應該分為兩種,即健身太極拳與技擊太極拳
健身太極拳主張以虛靈、松凈、靜謐的方法來修練。行功時;血管松弛,毛孔開張,骨絡順當,心氣平和,是一種運動量(氣血活動量)極大、消耗量極小的動功,完全符合養(yǎng)身之道;也是防治慢性疾病、恢復健康的良好手段。
技擊太極拳則可以防身御侮,克敵制勝;文則可以調氣養(yǎng)心;延年益壽??芍^習武而文在其中,是一種文武兼修的拳術。
太極拳不但拳理精邃,而且完全符合我國人民謙讓的美德。因為它克敵御侮,是不主張主動出手的。你不動,我不動;你既動,我才動。你不打我,我絕不打你;你既打我,我就根據(jù)你打我的輕重快慢,反作用于你。
我猶如蹺板、猶如轉門、猶如皮球,推得重回得重,推得輕回得輕,打擊得重彈跌得遠。種種反應都是由你攻擊的一方自己引起的,我只是保持我的重心和中心而已。但它也不是無所作為的一味被動。
根據(jù)需要,有時也可因勢利導,有意識地加強其反作力,引起層層波蕩,甚至洶涌浪濤,使人淹沒其中。但這種主動是在被動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雖說主動,仍屬被動。
學習太極拳的方法應該以悟為主;學者不管從那一派太極拳入門,都不能以學會拳架為終目標,必須進一步領悟其內在的實質,并有所改進和提高。具體的形象是為了幫助明理的;明理了,根據(jù)道理去創(chuàng)造更完美的形象,即改造形象,事物就是這樣進步的。
太極拳“走圓”的虛實變化
太極拳是一個圓的藝術。從古代哲學之論述,圓是包羅萬象的。無論太極拳的推手、散手,和技擊運用的巧和妙,都和太極拳走圓的認識高低有直接的關系。“拳理不明,太極不精”,這是武派太極拳法與術的重要因素。
就“圓”的論理方面,太極名家陳固安、吳文翰兩位大師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關于“走圓”的虛實變化和實戰(zhàn)應用都已作了詳細的闡述。我自幼跟隨兩位大師習文練武三十余年,深得兩位大師的言傳身教。今借貴刊發(fā)表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與見解,如有不當之處望同仁們指正。
太極拳推手、散手與人交手能否取勝,首先要看對拳理拳法認識的深淺和對“走圓”的變化掌握的精與深,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應招運式上要想“支撐八面和八面的轉換”,那就必須懂得“八法”的相互關聯(lián)。
所謂“八法”即是:上、下、左、右、進、退、方、圓,稱之為八轉。而八法又和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種勁法相輔相成,非??b密,術法分明。所以在推手和散手應用中,必須面面相顧,招招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合。
招式轉換要連貫靈活多變,銜接要嚴密,不露破綻,勢勢相承,勁力渾厚而富有彈性。這些勁法都離不開“走圓”功法的習練。要想練好“走圓”功力,首先要懂得橫圓、豎圓及多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