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擴張血管藥物:如地巴唑、罌粟堿、煙酸和煙酰胺等。除擴張血管外,還能興奮脊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5)血容量補充劑:目前認為本病都有一定程度血液濃縮,可出現低血容量休克,因而可補充5%~10%葡萄糖生理鹽水、林格溶液、低分予右旋糖酐、血漿或代血漿等。
(6)肝素治療:對某些病例有效,可能由于肝素能抗脂血,而非抗凝所致。但也有人認為肝素除起去脂劑的作用外,還可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劑量為每小時不大于2000U。此外有實驗結果認為口服香豆素類對氣泡引起的微小血栓障礙的防治有效。
(7)作用于血小板藥物的應用:由于減壓病發(fā)生機制可能與血小板凝集有關,故認為用阿可匹林等,可改善血液濃縮,消除血小板凝集作用,對減壓病治療可能有效。據上海市楊浦區(qū)中心醫(yī)院研究資料,潛水員出水后迅速飲50度白酒75~150g,可治療急性減壓病。因乙醇為有效的消泡劑,還能抑制血小板黏附到氣泡壁上。此法對暫無加壓艙的邊遠地區(qū)更有實際意義。
(8)糖皮質激素:可用于休克時和預防腦水腫。
4.對癥治療
有肌肉關節(jié)疼痛者,再加壓后可進行全身熱水浴、按摩、理療等。對有氣急、缺氧者,除再加壓外可適量給予氧氣吸入,并保持安靜。
5.物理療法
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代謝,有益于體內剩余氮排出,又能治療后遺癥。如熱水浴、蠟療、紅外線及高頻率電療,此外也可用按摩和推拿。
6.支持療法
應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和不易產氣的飲食?;杳圆∪丝杀秋?,為防止加壓時引起嘔吐及胃部不適,進艙前不要進食。
1.皮膚
以皮膚瘙癢為多見,出現早,主要系皮下蜂窩組織及汗腺內血管外小氣泡形成,刺激感覺神經末梢所致,表現為皮膚深層陣陣瘙癢,并有蟻走感、灼熱感、出汗,抓時如隔靴;多發(fā)生在胸、背、腹、上臂、大腿等處。瘙癢出現后可發(fā)生皮膚血管擴張、丘疹、塊狀疹。如皮下血管有氣栓,可反射性引起局部血管痙攣及表皮小血管繼發(fā)性擴張、允血、淤血,使皮膚貧血部位呈蒼白色,而淤血部位呈藍褐色,并相互交錯,構成“大理石樣”斑塊。氣體在皮下積聚可形成“皮下氣腫(subcutaneousemphysema)”,一般不痛。
2.肌肉骨髂系統(tǒng)
約90%的患者出現肢體、關節(jié)疼痛,疼痛可以是一過性的,也可長期存在,有時為轉移性疼痛.很少為雙側對稱性。輕者呈勞累后酸痛,重者可呈搏動、針刺或撕裂樣劇痛,患者保持彎曲位,以求減輕疼痛,又稱屈肢癥。疼痛部位在潛水作業(yè)者多發(fā)生在上肢,沉箱作業(yè)多發(fā)生在下肢。
減壓性骨壞死的發(fā)病與下潛深度、下水頻度、水下勞動強度、停留時間、工齡、年齡等有關,常在×線攝片時發(fā)現,常見于肱骨上部和股骨上部,其次為股骨下部和脛骨下部。累及骨關節(jié)面時,可引起明顯疼痛和活動障礙。
3.神經系統(tǒng)
多發(fā)生在血流灌注相對較差的脊髓,尤其是供血較少的胸髓,出現四肢感覺和運動障礙,甚至截癱。由于腦部供血豐富,腦部病變亦相對較少,如腦部氣泡栓塞,可出現頭痛、眩暈、嘔吐、復視、共濟失調、偏癱,重者昏迷甚至死亡。特殊感官受累可出現相應癥狀,如內耳性眩暈、神經性耳聾,復視、視野縮小、視力減退等。
結語:減壓病是由于高壓環(huán)境作業(yè)后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了過飽和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上文詳細的講訴了減壓病是什么,減壓病的治療以及減壓病癥狀,希望大家能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