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灰散
成份:大薊、小薊、荷葉、側(cè)柏葉、白茅根、茜草、梔子、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主治:血熱妄行之嘔血、咯血等。
3、黃土湯
成份:甘草、干地黃、白術(shù)、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各9g,灶心黃土半斤30g。
主治:陽虛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xì)無力者。
4、咳血方
成份:青黛水飛6g,瓜蔞仁去油9g,海粉9g,山梔子炒黑9g,訶子6g。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證。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干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5、苧麻根綠豆湯
成份:鮮苧麻根250克,鮮綠豆1000克,砂糖500克、生姜汁60g。
做法:苧麻根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備用;綠豆洗凈、泡發(fā),加水熬煮至綠豆軟爛;加入苧麻根同煮10分鐘,加入砂糖小火慢慢熬膏,加生姜汁和勻,每次服三湯匙,早晚空腹時用開水沖服。
功效:祛濕止帶,涼血止血。適用于濕熱型白帶,氣味腥臭者。
收斂止血的中藥有哪些
收斂止血藥味多苦澀,性多平?jīng)?,功能收斂止血??梢杂弥胃黝惓鲅』?。收斂止血藥性收澀,有留瘀戀邪之弊,?dāng)以出血無瘀者為好,如果有瘀血和邪實者要慎之。收斂止血藥有白及、白芨、紫珠、血余炭、藕節(jié)、檵木、刺猬皮等。
1、白及
白及,中藥名,為蘭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塊莖。每年9~10月當(dāng)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曬至半干,除去外皮,曬千。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2、紫珠
紫珠,又名白棠子樹、紫荊、紫珠草、止血草為馬鞭草科、紫珠屬落葉灌木。根或全株入藥,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主嘔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齦出血;崩漏;皮膚紫癜;外傷出血;癰疽腫毒;毒蛇咬傷;燒傷。用于衄血,咯血,胃腸出血,子宮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外用治外傷出血,燒傷。
3、血余炭
血余炭,中藥名,為人發(fā)制成的炭化物。取頭發(fā),除去雜質(zhì),堿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凈,曬干,燜煅成炭,放涼。具有良好的止血、化瘀、利尿。作用,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小便不利。
4、藕節(jié)
藕節(jié)為藕連接部分,含天門冬素、鞣質(zhì)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藕節(jié)和藕在性味、功用上大致相似,但藕節(jié)又側(cè)重止血功效。中醫(yī)認(rèn)為藕節(jié)性平、味甘澀,藥用可以縮短出血時間,有止血散淤之效,治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宮出血等。
5、檵木
檵木通常為灌木,稀為小喬木,多生于山野及丘陵灌叢中。根、葉、花果均能入藥,葉用于止血,根及葉用于跌打損傷,有去瘀生新功效。
6、刺猬皮
刺猬皮,中藥名,刺猬科動物刺猬、短刺猬、或大耳猬的干燥外皮。具有化瘀止痛,收斂止血,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胃脘疼痛,子宮出血,便血,腸風(fēng)下血,脫肛,痔瘡,遺精,遺尿。孕婦忌服。
7、斷血流
斷血流,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燈籠草或風(fēng)輪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開花前采收,除去泥沙,曬干。收斂止血。用于崩漏,尿血,鼻衄,牙齦出血,創(chuàng)傷出血。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8、仙鶴草
仙鶴草,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干燥。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補(bǔ)虛。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癰腫瘡毒,陰癢帶下,脫力勞傷。
結(jié)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guān)如何處理出血的知識,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了解了呢?對于不同程度的出血,我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止血偏方和中藥,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使用,但是如果出血一直止不住的話,就要考慮去醫(yī)院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