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剛柔并濟,行云流水。所以太極強調動作的松柔,那么你知道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怎么樣練出“松柔”么?不了解的話就來看看那下面的文章吧!
練太極拳要講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將松柔強調為太極拳的靈魂,這是有道理的。“要松,要松,要松,初學太極拳要從緩慢松柔入手。”當代太極名家鄭曼青教導弟 子時亦如是強調。鄭曼青的師兄,另一位當代太極名家李雅軒亦強調,練太極拳要“大松大軟”,“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但是,我們要思考的是,雖然很多人主 張練太極拳要大松大柔,但為什么練不出功夫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訣竅,其中有方法問題,也有層次上理解的問題。講松柔若不得法,同樣很容易走 入誤區(qū)。有許多人講松柔,但練來練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動作上做文章,有些人雖然常常覺得自己松開了,實際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
太極拳松柔五境界
普通練太極拳者講的松柔,是沒有目的性的,我們講松柔,是有目的性和可具體操作性。也就是說,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松柔體會,功力進一步,松柔的要求也要 高一步,如此逐漸提高我們對松柔層次的掌握,與功力的提高形成相輔相成的作用。一開始學太極拳時,我們要求身體松軟,節(jié)節(jié)松開,頭上肩上要這樣那樣走,將 人發(fā)出去:松沉是內勁下去后再起來,也可以沉都不要,將勁提到上面去,外形完全沒變,但內勁的方向變了。
松靜,這個靜非常不簡單,有了這 個靜,才有反向的動,所以叫做復命歸根。只有做到靜,然后才能到空、到化的階段。就是對方摸到哪兒都是空空的,一點東西都不讓對方知道,但此時恰恰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以才有“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無心始見奇”的說法。我們現(xiàn)在練拳是“有心”,可是“有心”的過程是通向“無心”的臺階。再深一層 次,是我們在練習的時候要做到一松就走化了,對方根本聽不到東西,到那時才能體會知機的問題,太極拳講得機得勢,身上沒有松柔的功夫,就不能知機,又怎么會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