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隨著太極拳強身健體作用逐漸得到認可,練習太極拳的人也越來越多,那么你知道太極拳的套路和拳架有什么作用嗎?二者有什么聯(lián)系呢?不清楚的話就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太極拳的套路與拳架分析
武術(shù)的套路是武術(shù)攻防招式的組合,太極拳的套路也是如此。太極拳套路在傳承過程中又會形成不同風格特點的拳架。以楊式為例,就有大架、中架、小架,還有虛腿架、實腿架、提腿架。從行拳的速度上分,又有慢架和快架。套路和拳架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又有不同的含義。本文就是要探討分析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和規(guī)律。
一、套路是拳術(shù)的本體,拳架是套路演練的風格
武術(shù)套路的形成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前人在搏擊格斗的實踐中,總結(jié)出了若干個實用有效的招勢,為了方便訓練,利于記憶,就會按照一定的順序把這些個招勢串連起來依次演練。這種順序,是依照動作的開合、虛實的轉(zhuǎn)換、攻防的規(guī)律來進行編排的。例如,太極拳套路中為什么“單鞭”之后接“云手”?因為“單鞭”完成之后的定勢是兩手在體側(cè)打開的狀態(tài),按照太極拳的運行規(guī)律,下邊的動作必須是先“合”才能進行。而“云手”的運動軌跡恰恰是先合后開的。這兩個招勢連接起來就能自然順暢地演練。再從攻防格斗的規(guī)律來看,“單鞭”完成之后的定式是一個“打開門”的狀態(tài)。這時,自己的頭、頸、胸、腹部的要害部位都暴露在對手的攻擊手之前。所以下面的動作,必須是先用兩手“合”來防守對方的進攻,保護自己的要害部位。而“云手” 一勢的先“合”,恰恰能放開對手的進攻,然后一 “開”又能打擊對方。這時開合連接、虛實轉(zhuǎn)換、攻守易位的巧妙設(shè)計,是有著科學的規(guī)律的。這樣,幾十個招勢串連起來演練就成了套路。
武術(shù)家在與同行的交流中會不斷吸取別人的妙招充實進自己的套路,也有人以動物的搏斗中吸取招法編進套路的,如虎撲、鷹旋、蛇纏、螳螂手等。使得武術(shù)的套路越來越復雜,甚至形成擁有數(shù)十種套路的一個門派。
武術(shù)套路一經(jīng)形成就有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其結(jié)構(gòu)順序和招勢的練法就基本定型,既便于演練,又便于一代代傳承下去。它同時也具有了技擊功能、健身功能、表演觀賞的功能。
拳架與套路緊密相聯(lián),沒有套路就沒有拳架,拳架就是演練套路的不同風格特點。然而這只是從外形上看,不同的拳架它的練法、功能、技擊作用都有所不同。
下面比較一下楊式太極拳的幾種拳架:
太極拳中架
中架的姿勢高低,動作幅度適中,是初學太極拳的入門架子。中架除了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勁路外,還是練圓。在練習時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做到圓活追貫、上下相隨、由松入柔、運柔成剛。在實踐中主要用于中盤。中架是太極拳中的練架、功力架,練起來權(quán)長功力。
太極拳小架
小架的特點是姿勢高、速度慢、動作幅度小,故稱小架。整個套路中兩手掌始終似抱球運動,不帶發(fā)勁。從表面看,似乎比中雜簡單,其實小架比中架更難練。必須有中架的基礎(chǔ)才能練好。因為小架是由招功、勁功進入氣功的階段,真正把陰陽、則柔、虛實、動靜、蓄發(fā)、體用和為一體,乃至無形無象,全身透空之境界。故此,該架被歷代傳人視為珍寶,密不外傳。加之,班候、少候脾氣急躁,徒弟甚少。社會上很少見太極小架的蹤跡。北京地區(qū)只有許禹生的傳人張虎臣一支流傳??尚业氖菞钍教珮O傳人路迪民先生把自己學的班候小架套路發(fā)表在《中華武術(shù)》雜志上,使得學習和研究楊式小架者有了可靠的資料。順便說一下,有人認為小架既然動作小,必然速度快,因而把小架和快架混為一談是錯誤的,小架也是慢架。楊式的傳人全佑把小架改造發(fā)展成了吳式太極拳??梢哉f吳式與楊式小架的風格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