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經絡
經絡系統遍布體內,縱橫聯系,交叉出入,溝通表里,聯系上下,構成人體氣血運行通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由于某些原因,導致靜脈阻塞,氣血閉阻,則會或滯或瘀,或寒或熱,或虛或實,疾病叢生,或氣血失和,或陰陽偏頗。針灸治病則可利用其“疏通經脈,調和氣血”的作用。
根據經絡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機理,在經絡循行分布路線和聯系范圍內選取一些腧穴,進行針刺或針灸,使經絡暢通,營運有度,氣血調和,陰陽平衡。
針灸疏通經絡作用同樣主要是通過經絡腧穴的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的。以足陽明胃經為例:
足陽盛之牙齦庭穴,瀉熱通痛,可取本足三里穴,溫止痛;足陽明經氣逆逆的嘔吐,清氣不升的腹脹、腹瀉等。
亦可取本經足三里穴,升清降濁,調和胃氣;足陽明經氣阻滯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經髀關、伏兔等穴,疏通經氣,暢和氣血。
針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yōu)點,幾乎沒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認真按照治療原則和操作規(guī)程,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針灸的禁忌
由于針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