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藥物與方劑成就

  對秦漢歷史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六國之后,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讓徐福去尋求不死藥的事情。自此之后,煉丹就更為興盛了。那么秦漢時期藥物與方劑成就到底有哪些呢?通過下文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秦漢時期藥物與方劑成就

  秦漢是中國藥物與方劑及其學術體系奠基的時期。在大量臨床實踐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藥物與方劑所涉及的領域大大開拓。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和《傷寒雜病論》中的方藥及其理論有代表性。它們分別被后世譽為“本草學經(jīng)典”和“醫(yī)方之祖”,對秦漢以前的方藥及其學術理論是一個階段性總結,對以后的藥物方劑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等反映的藥物成就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先秦至秦漢藥物學的集大成之作,它反映了東漢以前藥物學術經(jīng)驗及其成就。

  (一)創(chuàng)設藥物分類法

  《本經(jīng)》問世以前,藥物知識和用藥經(jīng)驗已有相當積累,隨著藥物種類的日益增多,迫切地需要對藥物進行分類。

  《本經(jīng)》首創(chuàng)上、中、下三品分類法。

  三品分類法是基于當時人們對藥物性能、功效和臨床應用而得出的,對促進藥物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積極的影響,陶弘景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集注》中指出:“上品藥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勢力和厚,不為倉卒之效……。中品藥性,療疾之辭漸深,輕身之說稍薄,於服之者,祛患當速。而延齡為緩……。下品藥性,專主攻擊,毒烈之氣,傾損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止……?!?/p>

  在三品分類的體系中,每品中都包含著以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思想,每類中又可劃分為若干小類。對漢代及其以前按“草木蟲石谷”“五藥”分類法有所發(fā)展,對陶弘景依自然屬性進行藥物分類的系統(tǒng)提出,有著啟發(fā)作用,并且為陶弘景諸病通用藥分類法的形成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

  (二)系統(tǒng)地提出了關于藥物的基本理論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發(fā)展了君臣佐使藥物配伍的學說?!侗窘?jīng)》云:“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也。”君藥即主藥,在方中起主導作用,臣、佐、使逐級以配合主藥的作用。

  提出反映藥物各種相互關系的七情合和的學說?!侗窘?jīng)》云:“藥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葉華(花)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七情合和當視之,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勿合?!?/p>

  發(fā)展了關于藥物四氣五味的理論。指出了關于藥物性味、采集時間,干藥收藏,地道藥材,主熟炮炙,真?zhèn)舞b別,宜新宜陳等。提出了有關藥物的采集炮炙、加工等理論。

  發(fā)展了藥物制劑的學說。這些論述對藥物的制劑起著重要的啟迪作用。

  (三)闡述了臨床用藥的基本指導思想

  《本經(jīng)》指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機,五藏未虛,六府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食藥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全。”把藥物與臨床治療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進行考察,以免妄藥。并指出藥物并非萬能,貴在于可治之時盡早防治?!叭舳舅幹尾。绕鹑缡蛩?,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在使用有毒性的藥物時,其用量應根據(jù)病情,宜從小劑量開始,若不愈再慎審地逐漸加量,以愈為度。

  (四)正確分析和科學記載了大量藥物的功效

  如《本經(jīng)》所載:人參“主補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本杖A(花)“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秉S芩“主諸熱黃疸,……,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秉S連“主熱氣、目痛……,明目,腸,腹痛下利,婦人腹中腫痛?!碑敋w“……,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焙T濉爸靼`瘤氣,頸下核,破散結氣,……?!钡鹊?。這些理論與用藥經(jīng)驗,在長期臨床實踐中證明是正確的,被歷代醫(yī)藥學家所遵循,其中許多藥物之藥理作用已為現(xiàn)代科學研究所證實,如人參補益、麻黃定喘、黃連止痢、海藻治癭等,至今仍是常用的有效藥物。《本經(jīng)》還對煉丹術、丹藥,以至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用藥知識與經(jīng)驗,也給予記述。

  但是,在《本經(jīng)》中還雜有一些“神仙方術”、“長生不死”等迷信思想,應在整理研究的基礎上予以批判的接受。

  丹藥、石藥

  中國煉丹術起源于先秦,至秦漢時期更加興盛,特別是東漢時期煉丹士與道教聯(lián)盟,為魏晉時期煉丹活動打下了基礎。

  煉丹者的主觀期望是使賤金屬礦物變?yōu)橘F金屬,實際上卻對于藥物化學的發(fā)展多有貢獻。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所記載的煉丹原料還有曾青、空青、石膽、樸硝、消石、石流黃、鉛丹、石鐘乳等及其提煉物?!吨芤讌⑼酢酚涊d了鼎爐等煉丹器具和煉丹所用的汞、鉛、硫黃、胡粉、銅、金、云母、丹砂等。煉丹所得結果,可作外瘡用藥。武威漢簡《治百病方》中載有用丹藥治麻風病的方劑,關于尸體防腐使用汞、丹砂者在秦漢前后也不乏文獻記載和考古證明。

  《傷寒雜病論》對方劑學的貢獻

  方劑學的成就是《傷寒雜病論》的主要貢獻之一。漢代是方劑學大發(fā)展的時期,《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記有經(jīng)方11家,274卷,但魏晉以后已亡佚。東漢末年成書的《傷寒雜病論》,必然對秦漢以來醫(yī)家遺方及同時各家的方劑進行了廣泛擇取。它以六經(jīng)辨證和臟腑辯證為準則,靈活地運用于外感傷寒與內傷雜病的治療中。

  據(jù)統(tǒng)計,《傷寒論》收載方劑113首(其中禹余糧丸有名無方,故實為112首),《金匱要略》收載方劑262首,除去二書重復者,實得269首?!秱摗分械姆絼┛煞譃槭悾绻鹬?9方,麻黃湯類6方,葛根湯類3方,柴胡湯類6方,梔子湯類7方,承氣湯類12方,瀉心湯類11方,白虎湯類3方,五苓散類4方,四逆湯類11方,理中湯類9方,雜類22方?!督饏T要略》中方劑較《傷寒論》更為豐富,如其分痰飲為四種: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分析其病機,辨別其寒熱:選用方劑達16種,涉及藥物30種。

  從對《傷寒雜病論》中方劑的分析來看,該書對方劑的配伍關系和加減變化,已相當嚴格,達到很高的水平,用于治療傷寒病太陽經(jīng)表實證的麻黃湯,藥只四味,但配伍法度嚴謹,選藥精審恰當,再者,注意依據(jù)不同情況而加減變化,如用于治療中風表虛證的桂枝湯,由它加減變化而成的方劑達19種。方劑的加減變化也極有法度,體現(xiàn)了有常有變的遣方用藥原則。

  在方證結合方面,《傷寒雜病論》充分體現(xiàn)了因證立法、以法系方、據(jù)方用藥的準則。如“以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碧碉嫗轱嬓傲粲谛南?,阻礙虛陽所致,方中用茯苓健脾淡滲,桂枝溫陽化氣,白術運脾燥濕,甘草調和脾胃,共奏健脾滲濕、溫化痰飲之效,而所依之法,則在于“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理法方藥,契合得當。

  在劑型方面,《傷寒雜病論》在記述的劑型遠遠超過了前代各類醫(yī)書的記載,有湯劑、丸劑、散劑、酒劑、洗劑、浴劑、熏劑、滴耳劑、灌鼻劑、軟膏劑、肛門栓劑、陰道栓劑等。針對不同病情采用適當?shù)膭┬?,有助于療效的提高?/p>

  《傷寒雜病論》中的方劑大多切合臨證,療效可靠,如白虎湯治暑溫、茵陳蒿湯治黃疸、白頭翁湯治痢疾等等,一直為后世醫(yī)家所襲用,并尊為“經(jīng)方”。

  結語:上文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于秦漢時期藥物與方劑成就相關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它的相關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當時,誕生了很多的醫(yī)學書籍,對于后世的醫(yī)學發(fā)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