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jié) 鼻特異感染性疾病

  鼻特異感染性疾病圍繞著萬千患者,鼻部受到感染導致他們的身體機能嚴重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特異感染性疾病又有哪些分類?醫(yī)學上是如何給出治療?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特異感染性疾病的相關知識。

  鼻部特異感染常為全身特種感染的局部表現。鼻粘膜炎癥多以潰瘍、結痂及肉芽腫表現,常致鼻部畸形及瘢痕。確診需作病理檢查。

  一、鼻結核

  鼻結核為結核桿菌原發(fā)或繼發(fā)感染所致。鼻粘膜及分泌物對結核桿菌具有抵抗力,故鼻結核發(fā)病率不高。只有當全身抵抗力降低,鼻粘膜又有損傷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致病。

  診斷

  1.癥狀為鼻痛、鼻阻塞、鼻臭等。

  2.檢查可見鼻翼、鼻中隔及鼻甲有潰瘍、肉芽,表面附有痂皮,去除痂皮易出血。病變可破壞中隔軟骨,形成穿孔。

  3.直接涂片不易找到結核桿菌,活檢是可靠的診斷方法。

  治療

  全身抗癆治療,局部應清潔鼻腔,三氯醋酸或硝酸銀腐蝕潰瘍、肉芽,并以1%鏈霉素液滴鼻。

  二、鼻尋常狼瘡

  鼻尋常狼瘡是鼻部皮膚、粘膜的極慢性、輕度的結核桿菌感染,多由面部皮膚狼瘡擴散而來。青春期女性發(fā)病較多。病程長,病變多始于鼻前庭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向內擴展,常侵及鼻中隔前部、鼻底及下鼻甲前端。治療效果一般良好,但也有經久不愈者。

  診斷

  1.輕度鼻阻塞、鼻部疼痛感。鼻分泌物呈水樣,逐漸變粘稠,結膿痂有臭味。常為雙側性。

  2.鼻前庭及中隔可見潰瘍、結節(jié)及瘢痕,由于病程緩慢,上述3種病變可同時存在。

  3.活組織檢查可以確診。結核菌素試驗亦有助于診斷。

  治療

  全身抗癆治療,輔以維生素D2及紫外線治療。狼瘡肉芽面可用20%硝酸銀腐蝕或刮除。

  三、鼻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所致的系統慢性傳染病。分先天性與后天性兩種,先天性感染系宮內胎傳,后天性感染多系不潔性交直接傳染。先天性梅毒分早期和晚期,后天性梅毒分3期.以上各期梅毒均可在鼻部發(fā)生,其中以Ⅲ期鼻梅毒為多見。

  診斷

  1.先天性晚期梅毒多發(fā)生于3歲至青春期,其特征為因梅毒瘤破壞鼻中隔骨架而致塌鼻,還可伴有感音性耳聾等。

  2.后天性梅毒Ⅰ期自傳染后3~6周發(fā)生癥狀,于鼻前庭及中隔軟骨部出現癌腫樣改變,無痛有滲出。附近淋巴結腫大明顯。Ⅱ期鼻梅毒主要癥狀似鼻炎癥狀,鼻粘膜紅腫、糜爛,自傳染6~9周發(fā)生癥狀。Ⅲ期鼻梅毒通常自傳染1~5年后發(fā)生,鼻部初為堅硬無痛的梅毒瘤,繼而破潰成潰瘍,鼻骨部及軟骨均發(fā)生梅毒性骨炎而毀損,并導致塌鼻畸形。

  3.血清華康氏反應呈陽性亦可助診,但要注意的是Ⅲ期梅毒的血清反應陽性率,隨發(fā)病時間的增長而逐漸降低。應結合病史全身檢查,方可確診。

  治療

  按梅毒進行全身治療,青霉素治療梅毒有良好效果。對青霉素有過敏反應者可改用四環(huán)素或紅霉素。鼻腔局部應保持清潔,腐骨必須清除。在梅毒控制后,鼻畸形可考慮手術整形。

  四、鼻雅司

  雅司是由雅司螺旋體引起的一種地方性慢性全身性傳染病,流行于熱帶地區(qū)。與梅毒相同的是病原體均為螺旋體,也分為3期,為一種接觸傳染病;不同之處為不屬于性接觸傳染,亦無先天遺傳性。

  診斷

  1.雅司Ⅰ、Ⅱ期病變主要是侵犯身體暴露部位皮膚,鼻部皮膚可受累,但不侵犯粘膜,因而鼻粘膜也不受累,這是與鼻梅毒不同之處。Ⅲ期病變鼻中隔受累,可致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并可侵犯上頜骨、腭部,造成與鼻咽部相通的畸形,稱毀形性鼻咽炎。

  2.血清華康氏反應亦呈陽性,尤其是Ⅲ期雅司病人,陽性率占90%以上,這和Ⅲ期梅毒該項血清反應陽性率降低的現象不同。

  治療

  全身治療與梅毒基本相同,但用藥量較少。局部治療與鼻梅毒相同。

  五、鼻硬結病

  鼻硬結病系鼻硬結桿菌感染的較為少見的地區(qū)性慢性傳染性肉芽腫。多先發(fā)于鼻腔,可發(fā)展至咽、喉、氣管各部,故也稱為呼吸道硬結病。

  診斷

  1.鼻硬結病初起時發(fā)展緩慢,臨床可分為3期:萎縮期、肉芽腫-硬結增殖期與纖維化瘢痕期。萎縮期應與萎縮性鼻炎鑒別,以后兩期應注意與鼻結核、鼻梅毒瘤及其癌腫區(qū)別。

  2.診斷要結合病理檢查、細菌培養(yǎng)和血清補體結合試驗。

  治療

  鏈霉素治療,全身用藥及局部滴鼻。配合放射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

  六、鼻麻風

  鼻部麻風系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在鼻部的表現。麻風常侵及皮膚、粘膜和某些周圍神經,在耳鼻咽喉麻風病變中,鼻部受損多見。

  診斷

  1.全身癥狀、皮膚感覺麻木、出汗障礙和某些淺表神經變粗等。鼻部表現為重度萎縮性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塌鼻畸形等。

  2.病變粘膜涂片進行細菌檢查、活組織檢查均可查出麻風桿菌。

  治療

  鼻麻風治療主要以全身治療為主,局部治療為輔。全身治療用砜類藥物、硫脲化合物和抗生素;局部潰瘍可用燒灼或電烙,鼻腔滴用油劑或鏈霉素液。

  七、鼻霉菌病

  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霉菌可侵入上呼吸道,侵犯鼻腔及鼻竇而發(fā)病。侵犯鼻部的霉菌菌種多,現就我國常見的幾種分述于后。

  (一)鼻孢子蟲病

  該病系鼻孢子蟲感染所致的鼻腔、鼻竇的慢性病變。

  診斷

  該病的癥狀表現為長期鼻出血,鼻前庭或鼻中隔有乳頭狀出血性息肉樣組織,質脆,表面下可見白點,形同草莓。病變組織或鼻分泌物中找到病原體可確診。

  治療

  手術切除,電烙基底部。全身治療可用銻劑或兩性霉素B。

  (二)鼻孢子絲菌病

  此病為孢子絲菌經損傷的鼻外皮膚感染所致。

  診斷

  多見于園藝工作者處理花草時,不慎刺傷皮膚,霉菌入侵。表現為外鼻皮膚外傷處出現丘疹和結節(jié)、潰瘍,常伴有淋巴管和淋巴結感染。局部涂片,培養(yǎng)查出孢子絲蟲體,可以確診。

  治療

  碘化鉀治療,效果甚佳。內服飽和碘化鉀15滴,每日增5滴,可增到30~40滴為止。

  (三)鼻念珠菌病

  此病為白色念珠菌引起,又稱鵝口瘡,常發(fā)生于口、鼻或鼻咽處。

  診斷

  多發(fā)生于消化和營養(yǎng)不良的小兒,常先發(fā)于口腔,鼻中隔亦可受累。鼻粘膜上可見白雪樣聚集小點,或為散在性。小白點狀物易于除去,涂片檢查可見念珠菌。

  治療

  制霉菌素50萬U每日3~4次內服,局部以4%硼酸水清洗后涂硼酸甘油或0.5%甲紫液。

  八、鼻咽利什曼病

  該病又稱粘膜皮膚性利什曼病,屬黑熱病3種臨床形態(tài)中的1種。為利什曼原蟲感染所致。

  診斷

  1.病變初期極似鼻炎,以后漸形成肉芽、潰瘍,可以破壞鼻中隔,致中隔穿孔,進一步擴展可延及咽喉部。

  2.鼻、咽和喉分泌物涂片或培養(yǎng),查出致病原蟲或活組織病理檢查可確診。

  治療

  全身用銻劑、葡萄糖酸銻鈉或尿素斯銻巴明。兩性霉素B靜脈注射。局部可刮除病變,用固體二氧化碳或10%硫酸黃連素浸潤。

  結語:文中詳細給出了特異感染性疾病的有關病癥,并且有針對的提出并征得治療方法。所以小編建議大家生活中如果發(fā)現鼻子有不正常的現象一定要及時去醫(yī)院治療。對癥下藥,爭取早日康復。

點擊查看更多: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