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極少數(shù)孩子長期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癥”: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
再來就是媽媽們恨不得時時刻刻給寶寶們補鈣。兩歲以內(nèi)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diào),戶外活動也比較少,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nèi)的堿性,促進鈣質(zhì)在小腸內(nèi)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那么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
還有一種誤區(qū)是,所有的鈣劑都需要維生素D幫忙吸收。因此要配合維生素D來補鈣。父母應慎給孩子服用大量添加維生素D的補鈣劑,尤其是同時在服用魚肝油的寶寶。因為服用維生素D過量,會產(chǎn)生積蓄中毒現(xiàn)象,使寶寶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率不齊,還可能出現(xiàn)肝腎功能損傷。就算寶寶有缺乏維生素D的癥狀,醫(yī)生也建議間斷口服一定量的維生素D,同時多讓孩子曬太陽。之所以選擇“間斷補充”,是不想讓攝入的維生素D抑制孩子體內(nèi)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
后一種誤區(qū)更加容易犯。牛奶加鈣,會產(chǎn)生“倍添效應”。專家指出,以牛奶本身100mg/100ml左右的鈣含量汁,它本身已是種“高鈣飲品”,在牛奶中再添加鈣,實無必要。在牛奶中添加鈣粉,也是“愛子心切”的行為誤區(qū)。因為牛奶與鈣一起服用,會產(chǎn)生酪化反應,不能被人體吸收。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服用鈣劑。
媽媽們的想法和行為,我們都可以理解。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疏忽給寶寶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但這樣的補鈣想法確實是對寶寶健康百害而無一利,還不如和寶寶多多運動。1周歲以前的寶寶可以多多在家透過父母的幫助動動全身筋骨,還可以被抱到戶外接受一定時間的陽光浴;可以自己跑動的寶寶,那就和父母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吧。這比單純靠多吃補鈣藥物要好得多。
補鈣應注意的那些問題
1、補鈣不能被廣告牽著鼻子走
有段時間鈣劑產(chǎn)品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宣傳全民補鈣,導致人們補鈣跟著廣告走。實際上,有些廠商為了增加產(chǎn)品銷量、擴大知名度,在廣告中加入了一些不實之詞,夸大效果。研究表明,各種鈣劑對于人體的吸收率大致在30%—40%左右,與宣傳的吸收率高達90%或以上顯然是有很大出入的。對待這些,需要在購買鈣品時有正確、客觀的判斷,不能跟隨廣告走。
2、簡單的測試不能確定是否缺鈣
其實缺鈣的意思是非?;\統(tǒng)、含糊不清的。醫(yī)學上并無“缺鈣”這一名詞,只有表現(xiàn)缺鈣的具體疾病如佝僂病、低鈣血癥、骨質(zhì)疏松癥等,而造成這些疾病的因素不僅是補鈣不足,還有其他復雜因素。因此,單用一種儀器的簡單測試不能確定寶寶是否缺鈣。近一項長達7年的研究認為鈣片和維生素D對治療骨質(zhì)疏松不但作用甚微,甚至還有引發(fā)腎結(jié)石的潛在危險。可見缺鈣的診斷是復雜的,補鈣更不可隨意而行。
3、補鈣產(chǎn)品要注意質(zhì)量
目前補鈣產(chǎn)品不計其數(shù),常人難以選擇,醫(yī)生也難以適從。媽媽們在選擇產(chǎn)品時,不能認為賣得越貴,含鈣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補鈣品宣稱“沉積好、吸收快”、有的宣稱“顆粒小”,甚至還推出了“原子鈣”、“納米鈣”,讓人們覺得鈣越細小越易吸收。實際上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和鈣產(chǎn)品的顆粒大小無關,關鍵要看是否具有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