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太極拳 太極拳憑什么“四兩撥千斤”(2)

  勇敢與怯懦是心理上的強弱;善變與不善變,懂不懂勁是技巧上的強弱;反應敏捷與遲鈍,手快與手慢,發(fā)勁時威力的大小是技術水平、素質上的強弱。以上是從靜止意義上講強弱。

  從動態(tài)的角度看,強弱又是一對矛盾,是相對的,可轉化的,上述幾個方面的強弱,在一定條件上都可以向各自的對立面轉化。比如四兩與千斤之比,前弱后強,自不待言。

  但當四兩能夠撥動千斤之時,它已不是表態(tài)意義上的四兩,而是處于控制地位上的四兩;要控制的千斤也不再是靜態(tài)意義上的千斤了,強弱在這種條件下正好易位。弄清楚上述強弱的含義及轉化的條件,有助于我們理解太極拳運動中強弱的本質。

  實質上太極拳與其它對運動抗項目一樣,也是刻意求強 ,只不過它的訓練方法獨特而已。它很講究積柔成剛,注重內壯功夫和發(fā)揮人體潛能的練習。這是一條以弱變強的極富成效的途徑。

  學習者能明此理且不斷揣摩,堅持不輟,就能實現(xiàn)由弱到強的轉化。功成之時,自身的弱點諸如體弱力小將得到克服,強大的內勁質量及純熟的技巧將取而代之,從而成為整體上的強者。

  只有到了這個階段,才可能做到四兩撥千斤,否則是不可能的。盡管從力學原理上講,利用杠桿可以實現(xiàn)四兩撥千斤,但競技的對方畢竟不是千斤重的靜物,而是運動著、變化著、時時威脅著你的強敵。

  這時你想用柔化解對方,貼粘住對方,以控制對方的變化,然后伺機擊之,若自身沒有足夠的內勁是做不到的。要想四兩撥千斤,須先練得千斤力,這就是必先自強然后才能勝人的道理。

  必須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強不是單純體格的強壯,而是包括內勁、技巧和心理素質的整體優(yōu)勢。其中練就強韌的內勁是重要的因素。很多太極拳家晚年盡管年齡和外壯方面不占優(yōu)勢。

  但與人推手時氣若磅礴,加上強大的內勁和高超的技巧,一搭手就產生一種巨大的威懾力,就像將牛鼻子穿上而控制住對方,任憑對方身強力壯來勢兇猛,也不能擺脫處處受制被動挨打的地位。

  他們靠的就是綜合優(yōu)勢。如太極拳名師陳照丕、陳發(fā)科、王西安等,常常是一搭手即以強大的內勁令對方沒有絲毫反抗的能力,或者一接手便把對方拋出,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強者的實力。正所謂若非此身成鐵漢,擲地何來金石聲。

  實現(xiàn)強弱轉化的另一中表現(xiàn)形式,是要善于掌握時機,創(chuàng)造條件,使對方強變弱。比如,巧妙地運用粘化,轉化對方的來勁,破壞對方的平衡,形成我順人背的局面,然后擊之。

  或者用串勁鎖住對方的勁路,控制對方的重心,即所謂擎起彼身借其力,使其由強變弱而受制于我。正如牽牛要牽牛鼻子一樣,用串勁串住了對方,使他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弱者,處處被動挨打的地位。

  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

  “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一個的技術諺語。它體現(xiàn)出太極拳的運勁和思維特點,就是主張用巧力而不是拙力來取勝。

  當對方以大力擊來時,我不是與之硬抗,而是避其鋒芒,運用內勁功法,避實就虛,引進落空,巧妙地調整力學結構,使對方失重、失勢,再于關鍵點或線上施以小力,就可將其擊倒。這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其核心在于順勢得機、以靜制動。

  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是“化勁”

  在推手運動中,化勁是一種基本的技法。化勁就是化解對方的作用力,其實質和功能有兩點,其一是以小化大,以我方的小力取勝對方之大力;其二是改變對方力的方向,本來對方力的方向向我而來,改變?yōu)殡x我而去。

  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就是化勁實質的具體表現(xiàn)。武術界對化勁的實質和威力一致認同,但對化勁的原理,對形成化勁的條件,對四兩撥千斤的原因,在認識上還存在誤區(qū)。

  在有些武術專著中,經??吹接嘘P化勁問題的論述,有的認為化勁的原理是使對方發(fā)出的作用力作用在一個圓活松柔的物體上而耗失掉,有的認為四兩撥千斤的原因是雙方的作用力相互合成的結果。

  我認為以這些論點為根據很難說明化勁的實質,因為前提和結論之間沒有內在的聯(lián)系,并且其“正確性”也無法通過科學實驗證實。

  化勁問題既是一個武術問題,又是一個力學問題,在化勁的實質中存在很多力學的內涵,只有從這些力學的內涵出發(fā),才能說明化勁的實質,才能找到四兩撥千斤的原因。

太極拳教程 太極拳的特點 解密太極拳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梢钥吹街?..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xiàn)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