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擊是每個習武者的夢想,但是學習技擊需按照技擊的步驟,還要掌握內勁的運用。練太極拳的好處是鍛煉身體,太極拳的特點是陰陽變化、虛實轉化,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技擊步驟
學習太極技擊的核心是一個巧字,身體要保持中正安舒,在實戰(zhàn)中巧妙的運用內勁,化解對方的勁。
太極技擊之具體實施有聽、化、拿、發(fā)四個步驟。但首要做到“沾連粘隨不丟頂”,我即可用聽、化、拿、發(fā)以制敵。
聽、化、拿、發(fā)為太極拳多種內勁中的四種基本內勁,且有密切的相互關系。聽敵之勁準確,化敵之勁才能恰當;拿住敵勁之焦點,也就是取得“我順人背”的機勢之際,我運用發(fā)勁,可使敵立仆。
化勁走弧線,發(fā)勁走直線,力省而功巨,這是太極技擊制勝的秘訣,在實戰(zhàn)中要多聽、多看。
可見太極拳善于后發(fā)制人。敵不動,我無從知其虛實,我先用一虛招把敵勁引出,我即化之、發(fā)之。若我之化勁不能達到使敵處于背勢之境地,則我繼續(xù)運用引勁、化勁,直至使敵背勢時才用發(fā)勁,而收全功。
太極拳內勁的運用
太極拳強謂絲毫不用拙力,著重運用內勁。所渭內勁,就是在練拳申得到的環(huán)而無端,周而復始,外柔內剛且富有彈住的勁,這種勁“形不外露,功蘊于內”,故稱內勁。
太極用勁,靈捷無形,手到發(fā)勁,未中之先無勁,既中之后無勁,只在中敵之剎那發(fā)勁,疾如閃電,一發(fā)傳收,斂氣凝神,毫不費力。正確用勁為太極技擊關鍵。茲將太極拳主要內勁分述如下沾粘勁。
練太極技擊要掌握氣沉丹田,因為丹田是人體力量的集合地,通過修煉丹田在實戰(zhàn)中可將對方拿住。
即不丟之勁。沾粘即粘貼之意,把敵粘住之勁。敵迸我退,敵退我進,敵浮我隨,敵沉我松。初練推手時,手臂知覺不靈,猶如木棍,日久感覺漸趨靈敏,由手臂而肩而胸而背,乃至周身皮膚,逐漸生有感覺。有感覺始可沾粘。有沾粘,始可將敵吸住。
粘勁為入門初步,此勁不通,難以深入其他之內勁。聽勁,所謂聽,并非用耳,而以皮膚之觸覺去感知敵勁。
故必先掌握沾粘勁將敵緊緊吸住。能沾粘,才能聽;能聽,才能懂敵勁之變化。聽勁之關鍵在于松腰腿,斂氣凝神,做到松、柔、沉、靜、穩(wěn),否則無從準確聽敵之勁。
化勁中須含沾粘勁和掤勁,否則不能化。機樞在腰而不在手、肩,否則是謂硬撥,非真太極拳之化勁也。其要點全在我順人背,須有往復折疊和進退轉換,使敵無由知我勁路,從而達到使對方處于背勢的境地。
勁不可化盡,化盡則我之沾粘勁易斷,而去勢隨之遠矣。又不可過早或過遲,太早未到,無有所化;過遲則敵勁已著,化之無益。運用化勁恰當?shù)臅r機是敵勁將出而未全出、將至而未全至之際?;脛?,發(fā)之才有效。
太極技擊的精妙之處
1、以柔克剛,化中有打
雙方較技,對方來勢剛猛,此時絕對不能接對方之手,接手就有悖陰陽、輕靈、用意不用力之特性。接手可以解釋為兩位壯漢緊緊握手,握手就是雙方絞在一起。
如何解脫呢?若對方是用有力大手的緊握,我就是一位含羞少女與他壯漢相握手。壯漢用力緊握,少女輕輕不握。拳論稱“接手分清你和我,彼此之間不混合。”這就能化險為夷,此時再怎么去打他,就由不得對方了。
太極拳技擊練習,主張剛柔相濟,虛實相生,以此來借力用力。
2、以靜制動,后發(fā)先至
對方攻來,我站住中定位置,身形三不動:不動意,不動身,不妄動;手上三不動:手不動,手上丟,手不頂。對方來勢無效,你就轉危為安。對方來勢受阻,由呼氣變吸氣,如何打他,化、拿、打發(fā),由你處理,對方就極為背動。
對來力還可給三條出路左、右、下。給對方來力留出這三條出路,說得簡單,但拳家身形必須具備“松空”,也就是宋譜《授秘歌》中的“無形無象,全體透空”之功力。
說通俗了,從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關節(jié)都要放松。臀、襠、小腹、腹、胸、背、頂同時也要虛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