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仰之則彌高,府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qū)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
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guān)學力而有為也。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秤準,活如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 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2、太極拳纏絲勁論
太極拳,纏法也。纏法如螺絲形運于肌膚之上,平時運動恒用此勁,故與人交手,自然此勁行乎肌膚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
其法有:進纏,退纏;左纏,右纏,上纏,下纏;里纏,外纏;順纏,逆纏;大纏,小纏。
而要莫非以中氣行乎其間,即引即進,皆陰陽互為其根之理也。
或以為軟手;手軟何能接物應(yīng)事?若但以跡象視之,似乎不失于硬,故以為軟手。
其周身規(guī)矩:頂勁上領(lǐng),檔勁下去(要撐圓,要合住):兩肩松下,兩肘沈下,兩手合住,胸向前合。
目勿旁視,以手在前者為的;頂不可倒塌,胸中沈心靜氣;兩膝合住勁,腰勁下去。
兩足常用鉤勁,須前后合住勁,外面之形,秀若處女,不可帶張狂氣,一片幽閑之神,盡是大雅風規(guī)。
至于手中,其權(quán)衡皆本于心,物來順應(yīng),自然合進退、緩急、輕重之宜。此太極之陰陽相停,無少偏倚,而為開合之妙用也。其為道豈淺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