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穩(wěn)定
要使上體端正舒適,必須首先保持下肢穩(wěn)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勢當中的一部分,又是整個姿勢的基礎。
經(jīng)驗證明,很多人下盤不穩(wěn),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數(shù)是由于步型、步法不當。如果步子過小過窄,或腳的位置、角度不對,以及變換動作時虛實不清,勢必造成身體重心不穩(wěn)。
在太極拳的身法及步法練習中,都是需要強調(diào)重心的平衡和身體的穩(wěn)定的。
初學者必須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單練各種樁步和步法,先把身體重心的變換找清楚。
這樣既利于培養(yǎng)下肢的支撐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虛步、獨立步等)、步法(進步、退步、側(cè)步、跟步等)的要領掌握好。
第三、舒松
初學時,在姿勢動作中要注意舒松自然。舒松不是綿軟無力,而是按照規(guī)矩,盡量把動作做得舒展大方。
任何運動總是松緊、張弛交替進行,太極拳也是如此。但是太極拳的特點是輕緩柔和,沉著自然,要求“運勁如抽絲”。
初學者往往理解不了這個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緊張,甚至僵硬,破壞了姿勢動作的端正、穩(wěn)定。
初學打基礎時必須由舒松柔和入手,把不必要的緊張和生硬的僵勁去掉,姿勢動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第四、輕勻
為了較快地掌握太極拳輕緩、柔和的運動特點,初學時注意動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輕、要勻。
當然,快和慢是相對的,不是越慢越好。一般說來,初學者動作慢一些,用力輕一些,易于使動作準確,速度均勻,消除拙力。
初學時如果動作不熟練,可以在姿勢之間稍有停頓,體會一下要領,邊想邊做。但是動作熟練之后,就要努力保持勻速運動,起落轉(zhuǎn)換不可忽快忽慢、忽輕忽重。
太極拳的精神要領
一、縱觀古今說
傳統(tǒng)典籍日:“天生神物,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神者,血氣也”,意即神是天地生化的物質(zhì),在身體是氣血物質(zhì)相互反應生成之物;“神”對萬物能發(fā)生奇妙的作用,如:“陰陽不測、不疾而速”等皆為神之作用和變化“神”者,氣之作用和顯現(xiàn),“神、氣”,原本一者也。
《黃帝內(nèi)經(jīng)》日:“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神守天息,復入本元”,此言即養(yǎng)神之真道。
《孟子》日:“根于心,其生色也,啐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意即:“心”是神之源;“色”是神之象;“面”是神之容;“背”是神之存;“四體”是神之用;神氣收斂于內(nèi)即是培根固本;神氣宣布于外,即是施于四體。此論可謂古人對“神”比較準確的定義。
“道家”有元神、識神之說。元神實為先天腦,也即右腦;識神實為后天腦,也即左腦。元神、識神和左腦、右腦對人性命來說,缺一不可。“元神”生而知之,“識神”學而知之;前者是自律功能,以養(yǎng)生為主;后者是學出來的“良知良能”,以改造世界和提升自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