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人飲食一向是崇尚以形補形的。總是相信跟人體器官或者是組織相似的食物可以達到滋補的作用。以形補形是不是真的有科學依據(jù)呢?
“以形補形” 亦損健康
“以形補形,以臟補臟”,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吃啥補啥”,這是古老的中醫(yī)食療學說中流傳至今且仍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觀點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用動物的五臟六腑來治療人體相應器官的疾病。這種理論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看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人只要有了胃痛就要吃豬肚,得了心臟病要吃豬心,發(fā)生性功能障礙就要吃什么鞭類,骨折了就得喝骨頭湯……具體的病癥在每個人身上表現(xiàn)不同,治療和食療方法也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吃啥補啥”不能機械地理解,更不能濫用,否則會有損健康。
以肝明目
—令高血脂者火上澆油
根據(jù)“以臟補臟”的理論,豬肝具有補肝的作用,而中醫(yī)理論認為,肝開竅于目,因此,視力的好壞與肝的關系非常密切。早在唐代,孫思邈就用豬肝來治療夜盲癥。生活中許多視力不好的朋友往往對動物肝臟情有獨鐘,可是,這并不適合高脂血癥患者。動物肝臟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這對高脂血癥患者無異于火上澆油,因此,營養(yǎng)學家建議高脂血癥者要少食動物內(nèi)臟。那么,高血脂且視力不佳的朋友,如何通過飲食來“明目”呢?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把“以形補形”看得過于神秘,豬肝之所以具有明目作用,與其本身所含有的豐富維生素A密不可分。除了豬肝外,胡蘿卜等黃綠色蔬菜中都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它在人體內(nèi)可以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更值得一提的是,胡蘿卜不僅具有保護視力的作用,還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作用。研究證實,每天吃兩根胡蘿卜,可使血中膽固醇降低10%~20%。高血脂且視力不佳的朋友,完全可以用胡蘿卜代替豬肝進行食療。
以血養(yǎng)血
—真正的老少皆宜
血液是維持人體基本生理活動重要的物質(zhì)之一。民間常常用各種動物血液治療貧血或血虛,這是值得推廣的一種食療方法。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紅蛋白中。動物血液中含有豐富的鐵,且為易被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
黑木耳、海帶、芝麻等,雖含鐵量也較高,但所含的鐵為非血紅素鐵,其吸收率多在10%以下。與牛血、羊血等相比較,豬血的含鐵量高,每100克豬血中的鐵為44.9毫克,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食療佳品。此外,豬血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也很高,所含的氨基酸比例與人體的也接近,非常容易被機體利用,特別適合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