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又分不同的派系,它的主要特點就是柔化,吳式太極拳在練習的時候對勢和勁的要求也是有很多的,今天小編主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吳式太極拳勢和勁,下面大家一起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吧!
傳統(tǒng)吳式太極拳老架子在練法上素有文練和武練之分。吳家拳譜上說:“文者體也,武者用也”“文練之,則為內丹”。有強身健體,祛病延年,修身養(yǎng)性之功;“武練之,則為外丹”。有防身御敵、矯健身手、以柔克剛之能。其武練體系包括低架、快拳、散手,以及排打、勢法、勁法等。練太極拳而不經(jīng)武練,難以致用。太極拳之用,在技理上完全遵循陰陽開合的理論指導,在實踐上充分展示沾粘連隨的技法特征。凡修吳式太極文武真功,得內丹外丹之寶,無不經(jīng)過“形、勢、勁、意、氣、神”六個方面訓練,這六個方面,既相對獨立,又緊密相聯(lián),不能截然分開。它們層次分明,由淺人深,故習慣卜稱六層功夫。其中勢與勁在武練技擊中尤為重要,因為它關系到技擊水平。
太極拳原名“十三勢”。以勢命拳,在中華武術中極為罕見,足見“勢”在此拳中之地位。正確認識和理解勢與勁之內涵,熟練掌握勢法與勁法之運用,是修煉太極拳技擊真功的必由之路。
何為“勢”
在普及性教學中,不乏將太極十三勢說成是十三種方法。這是不錯的。但是具體解釋是什么方法時,則往往將“棚捋擠按:采捌肘*”稱為八種手法或勁法,而將“進退顧盼定”說成是“五種步法”,這就值得考慮了。因為十三勢不僅都講“手足”,也都講“官骸”,即每——勢都包含“手眼身法步”。拳譜上說,“夫發(fā)手擊敵,全賴身法之助”。又說“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梢娚矸ㄊ鞘齽莸闹匾獌热荩荒芄鈱⑵淅斫獬蔀槭址?與步法。事實上太極拳*勢法贏人,而每一勢都離不開特有的身法,所以前輩們既有“用勢法打人”,也有“用身法打人”之說。身法到位,是贏人的關鍵。在老拳譜中,將前八勢歸為八卦,將后五勢納進五行,這是采用古代傳統(tǒng)哲學理論的陰陽五行學說來闡述十三勢。八卦主要講事物的陰陽變化,五行主要講萬物相生相克,都是講事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等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揭示萬物之間互根互生、消化生長的基本規(guī)律。可見,講十三勢是十三種方法比較客觀、合理,一定講成八種手法、五種步法是值得考慮的?!段浠辍?994年11期有《太極拳的顧法》一文可資參考。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勢者,盛力權也。自古以來,兵家拳家無不重勢。兵書上說:“任勢者,其戰(zhàn),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善戰(zhàn)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足見勢之威力。怎樣造勢和用勢,是體現(xiàn)交戰(zhàn)雙方智慧的根本所在。拳家同樣是這樣。太極拳是智者的拳術,以勢命拳本身可見其智者之一斑。拳譜上說,“凡人白有生以來,三周未過,即能側正、俯仰、高低、伸屈、平踏亂、進退蹬踢,此俱勢出。”由此可見.勢,是指某種物體的動態(tài)過程。太極十三勢,就是表現(xiàn)手眼身法步等“手足官骸”以某種方法運動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方法,就是勢法。因此,太極·十三勢又可視為十三種勢法。任何拳術之勢,均為制人手段。故老拳譜—卜說,“勢者,因制而制權也”。
太極拳的勢和勁是不同的概念。用陰陽變化、相生相克的理論都可以解釋十三勢,可以在“棚捋擠按采捌肘*進退顧盼定”這十三個字的每一個后面加上一個“勢”,說明它們都是勢法。但不能都加“勁”字,說明勢中未必都含勁。也可以說,在用勢的過程中未必或并不都表現(xiàn)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