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單腿負重川字步”
就是在每個拳式的體用上,都要把重心垂直在一條腿上,虛實要分的十分清楚;前進后退的運動路線都呈川字步型,定勢時兩足像是踏在兩條軌道上。充分體現(xiàn)出拳論中“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的要求。單腿負重川字步,是吳式太極拳獨具的步法特點。
六、“以腰使手走螺旋”
就是在整個行拳過程中無論前進、后退、左顧、右盼、舉手、投足都以腰為主宰,以腰為驅動。手足都不要主動伸屈,更不能盲目伸屈,不能出現(xiàn)分力和勉強之力。是渾然一氣的整勁。并且運動的路線成螺旋形。以腰使手走螺旋,是吳式太極拳運動程序和路線的表現(xiàn)。
上述六個不變的原則歸結起來為如下歌訣:三融四墜腹內松,公轉自轉氣騰然,內導外隨神領形,按竅運身水洇沙,單腿負重川字步,以腰使手走螺旋。
一、三融四墜腹內松”的理想穴位是:松解溪,腳融地,根扎八荒;想涌泉,水上行,如氣蒸騰,松大椎,頭融天,參天生長;想百會,氣下沉,如水洇沙。松膻中,胸融空,如沐春風;天地分,無形象,全身透空。松肩井,身四墜,天地交融;尊天地,孝高堂,泉清水凈。松命門,腹(神闕穴)自收,周身蕩漾;靜如此,動亦然,太極佳境。
二、“公轉自轉氣騰然”的理想穴位:腰(命門穴)為軸,閭(長強穴)追肘(少海穴),公轉自轉;動轉時,神(神庭穴)內斂,氣要騰然。
三、“內導外隨神領形”的理想穴位:陰(陰面的穴位經絡)內導,陽(陽面的穴位、經絡)外隨,動與神合;上想下,下想上,前后皆然。
四、“按竅運身水洇沙”的理想穴位:想要穴,聚內氣,緩慢濡潤;極柔軟,極松靜,如貓捕鼠。
五、“單腿負重川字步”的理想穴位:想命門(穴),找環(huán)跳(穴),中正安舒;欲進退,想肩井(穴),沉肘(少海穴)動步。
六、“以腰使手走螺旋” 的理想穴位:手腳動,以腰控,先開后合(肩井穴與環(huán)跳穴之開合);內抽絲,外螺旋,虛實分清。
太極拳的養(yǎng)生作用
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有飄然騰云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太極拳有八種勁:掤(用于化解或合力發(fā)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jié)拿法),采(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勁擊人)。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jié)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后在身”,專心于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tǒng)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huán)。通過輕松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你對如何練習太極拳的“按竅運身”應該有了充分的認識,太極拳的練習重在堅持不懈,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否則終難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