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腹痛

  腹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具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目前中醫(yī)學是如何進行研究和診斷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腹痛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治療方法以及日常的預防護理。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部位發(fā)生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脾胃腸病證。多種原因導致臟腑氣機不利,經脈氣血阻滯,臟腑經絡失養(yǎng),皆可引起腹痛。文獻中的“臍腹痛”、“小腹痛”、“少腹痛”、“環(huán)臍而痛”、“繞臍痛”等,均屬本病范疇。

  《內經》已提出寒邪、熱邪客于腸胃可引起腹痛,如《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引急,故痛?!瓱釟饬粲谛∧c,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并提出腹痛的發(fā)生與脾胃大小腸等臟腑有關。《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對腹痛的病因病機和癥狀論述頗詳,并提出了虛證和實證的辨證要點,如謂:“病者腹?jié)M,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p>

  “腹?jié)M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鼻皸l還明確指出了攻下后“黃苔”消退與否是驗證腸胃積滯是否清除的標志。同時還創(chuàng)立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治法方劑,如治療“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的附子粳米湯,治療“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的大建中湯等?!ぁ吨T病源候論·腹痛病諸候》首次將腹痛作為單獨證候進行論述,并有急慢腹痛之論?!夺t(yī)學發(fā)明·瀉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篇,明確提出了“痛則不通”的病理學說,并在治療上確立了“痛隨利減,當通其經絡,則疼痛去矣”的治療大法,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

  內科腹痛作為臨床上的常見癥狀,可見于西醫(yī)學的許多疾病當中,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腸痙攣、不完全性腸梗阻、結核性腹膜炎、腹型過敏性紫癜、腸易激綜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等,當這些疾病以腹痛為主要表現,并能排除外科、婦科疾病時,均可參考本節(jié)辨證論治。

  一、病因病機

  腹內有肝、膽、脾、腎、大腸、小腸、膀胱等諸多臟腑,并是足三陰、足少陽、手陽明、足陽明、沖、任、帶等諸多經脈循行之處,因此,腹痛的病因病機也比較復雜。凡外邪人侵,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跌仆損傷,以及氣血不足,陽氣虛弱等原因,引起腹部臟腑氣機不利,經脈氣血阻滯,臟腑經絡失養(yǎng),均可發(fā)生腹痛。

  1.外邪入侵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傷于風寒,則寒凝氣滯,導致臟腑經脈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因寒性收引,故寒邪外襲,易引起腹痛。如《素問·舉痛論篇》曰:“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寒氣客于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若傷于暑熱,外感濕熱,或寒邪不解,郁久化熱,熱結于腸,腑氣不通,氣機阻滯,也可發(fā)為腹痛。

  2.飲食所傷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損傷脾胃,飲食停滯;恣食肥甘厚膩辛辣,釀生濕熱,蘊蓄腸胃;誤食餿腐,飲食不潔,或過食生冷,致寒濕內停等,均可損傷脾胃,腑氣通降不利,氣機阻滯,而發(fā)生腹痛。如《素問·痹論篇》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p>

  3.情志失調抑郁惱怒,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或憂思傷脾,或肝郁克脾,肝脾不和,氣機不利,均可引起臟腑經絡氣血郁滯,引起腹痛。如《證治匯補·腹痛》謂:“暴觸怒氣,則兩脅先痛而后人腹?!比魵鉁站?,還可致血行不暢,形成氣滯血瘀腹痛。

  4.瘀血內阻跌仆損傷,絡脈瘀阻,或腹部手術,血絡受損,或氣滯日久,血行不暢,或腹部臟腑經絡疾病遷延不愈,久病人絡,皆可導致瘀血內阻,而成腹痛?!堆C論·瘀血》云:“瘀血在中焦,則腹痛脅痛;瘀血在下焦,則季脅、少腹脹滿刺痛,大便色黑?!?/p>

  5.陽氣虛弱素體脾陽不足,或過服寒涼,損傷脾陽,內寒自生,漸至脾陽虛衰,氣血不足,或腎陽素虛,或久病傷及腎陽,而致腎陽虛衰,均可致臟腑經絡失養(yǎng),陰寒內生,寒阻氣滯而生腹痛。正如《諸病源候論·久腹痛》所說:“久腹痛者,臟腑虛而有寒,客于腹內,連滯不歇,發(fā)作有時。發(fā)則腸鳴而腹絞痛,謂之寒中?!?/p>

  綜上所述,腹痛的病因病機,不外寒、熱、虛;實、氣滯、血瘀等六個方面,但其間常常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因為病,或相兼為病,病變復雜。如寒邪客久,郁而化熱,可致熱邪內結腹痛;氣滯日久,可成血瘀腹痛等。腹痛的部位在腹部,臟腑病位或在脾,或在腸,或在氣在血,或在經脈,需視具體病情而定,所在不一。形成本病的基本病機是臟腑氣機不利,經脈氣血阻滯,臟腑經絡失養(yǎng),不通則痛。

  二、臨床表現

  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疼痛范圍可以較廣,也可局限在大腹、脅腹、少腹,或小腹。疼痛性質可表現為隱痛、脹痛、冷痛、灼痛、絞痛、刺痛等,腹部外無脹大之形,腹壁按之柔軟,可有壓痛,但無反跳痛,其痛可呈持續(xù)性,亦可時緩時急,時作時止,或反復發(fā)作。疼痛的發(fā)作和加重,常與飲食、情志、受涼、勞累等誘因有關。起病或緩或急,病程有長有短,常伴有腹脹,噯氣,矢氣,以及飲食、大便異常等脾胃癥狀。

  三、診斷

  1.以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部位的疼痛為主要表現,腹壁按之柔軟,可有壓痛,但無肌緊張及反跳痛。

  2.常伴有腹脹,矢氣,以及飲食、大便的異常等脾胃癥狀。

  3.起病多緩慢,腹痛的發(fā)作和加重,常與飲食、情志、受涼、勞累等誘因有關。

  4.腹部X線、B超、結腸鏡、大便常規(guī)等有關實驗室檢查有腹部相關臟腑的異常。能排除外科、婦科腹痛,以及其他內科病證中出現的腹痛癥狀。

  三、鑒別診斷

  1.胃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腹痛與胃痛從大范圍看均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常伴胃痛的癥狀,胃痛亦時伴腹痛的表現,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二者需要鑒別。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對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灼部位,位置相對較低。胃痛常伴脘悶,噯氣,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之癥;而腹痛常伴有腹脹,矢氣,大便性狀改變等腹疾癥狀。相關部位的X線檢查、纖維胃鏡或腸鏡檢查、B超檢查等有助于鑒別診斷。

  2.與內科其他疾病中的腹痛相鑒別許多內科疾病中出現的腹痛,為該病的一個癥狀,其臨床表現均以該病的特征為主。如痢疾雖有腹痛,但以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膿血為特征;積聚雖有腹痛,但以腹中有包塊為特征,而腹痛則以腹痛為特征,鑒別不難。但若這些內科疾病以腹痛為首發(fā)癥狀時,仍應注意鑒別,必要時應作有關檢查。

  3.與外科腹痛相鑒別外科腹痛多在腹痛過程中出現發(fā)熱,即先腹痛后發(fā)熱,其熱勢逐漸加重,疼痛劇烈,痛處固定,壓痛明顯,伴有腹肌緊張和反跳痛,血象常明顯升高,經內科正確治療,病情不能緩解,甚至逐漸加重者,多為外科腹痛。而內科腹痛常先發(fā)熱后腹痛,疼痛不劇,壓痛不明顯,痛無定處,腹部柔軟,血象多無明顯升高,經內科正確治療,病情可逐漸得到控制。

  另外,若為女性患者,還應與婦科腹痛相鑒別。婦科腹痛多在小腹,與經、帶、胎、產有關,伴有諸如痛經、流產、異位妊娠、輸卵管破裂等經、帶、胎、產的異常。若疑為婦科腹痛,應及時進行婦科檢查,以明確鑒別診斷。

  四、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寒熱虛實腹痛拘急冷痛,疼痛暴作,痛無間斷,腹部脹滿,腸鳴切痛,遇冷痛劇,得熱則痛減者,為寒痛;腹痛灼熱,時輕時重,腹脹便秘,得涼痛減者,為熱痛;痛勢綿綿,喜揉喜按,時緩時急,痛而無形,饑則痛增,得食痛減者,為虛痛;痛勢急劇,痛時拒按,痛而有形,疼痛持續(xù)不減,得食則甚者,為實痛。

  2.辨在氣在,血腹痛脹滿,時輕時重,痛處不定,攻撐作痛,得暖氣矢氣則脹痛減輕者,為氣滯痛;腹部刺痛,痛無休止,痛處不移,痛處拒按,入夜尤甚者,為血瘀痛。

  3.辨急緩突然發(fā)病,腹痛較劇,伴隨癥狀明顯,因外邪入侵,飲食所傷而致者,屬急性腹痛;發(fā)病緩慢,病程遷延,腹痛綿綿,痛勢不甚,多由內傷情志,臟腑虛弱,氣血不足所致者,屬慢性腹痛。

  4.辨部位診斷腹痛,辨其發(fā)生在哪一位置往往不難,辨證時主要應明確與臟腑的關系。大腹疼痛,多為脾胃、大小腸受病;脅腹、少腹疼痛,多為厥陰肝經及大腸受病;小腹疼痛,多為腎、膀胱病變;繞臍疼痛,多屬蟲病。

  治療原則

  腹痛的治療以“通”為大法,進行辨證論治: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滯者通之,瘀者散之。腹痛以“通”為治療大法,系據腹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病理生理而制定的。腸腑以通為順,以降為和,腸腑病變而用通利,因勢利導,使邪有出路,腑氣得通,腹痛自止。但通常所說的治療腹痛的通法,屬廣義的“通”,并非單指攻下通利,而是在辨明寒熱虛實而辨證用藥的基礎上適當輔以理氣、活血、通陽等疏導之法,標本兼治。如《景岳全書·心腹痛》曰:“凡治心腹痛證,古云痛隨利減,又曰通則不痛,此以閉結堅實者為言。若腹無堅滿,痛無結聚,則此說不可用也。其有因虛而作痛者,則此說更如冰炭。”《醫(yī)學真?zhèn)鳌じ雇础分^:“夫通則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凋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虛者助之使通,寒者溫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為通,則妄矣?!?/p>

  分證論治

  寒邪內阻

  癥狀:腹痛急起,劇烈拘急,得溫痛減,遇寒尤甚,惡寒身蜷,手足不溫,口淡不渴,小便清長,大便自可,苔薄白,脈沉緊。

  治法:溫里散寒,理氣止痛。

  方藥:良附丸合正氣天香散。

  方中高良姜、干姜、紫蘇溫中散寒,烏藥、香附、陳皮理氣止痛。若腹中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為寒氣上逆者,用附于粳米湯溫中降逆;若腹中冷痛,周身疼痛,內外皆寒者,用烏頭桂枝湯溫里散寒;若少腹拘急冷痛,寒滯肝脈者,用暖肝煎暖肝散寒;若腹痛拘急,大便不通,寒實積聚者,用大黃附子湯以瀉寒積;若臍中痛不可忍,喜溫喜按者,為腎陽不足,寒邪內侵,用通脈四逆湯溫通腎陽。

  濕熱積滯

  癥狀:腹部脹痛,痞滿拒按,得熱痛增,遇冷則減,胸悶不舒,煩渴喜冷飲,大便秘結,或溏滯不爽,身熱自汗,小便短赤,苔黃燥或黃膩,脈滑數。

  治法:通腑泄熱,行氣導滯。

  方藥:大承氣湯。

  方中大黃苦寒泄熱,攻下燥屎;芒硝咸寒潤燥,軟堅散結;厚樸、枳實破氣導滯,消痞除滿,四味相合,有峻下熱結之功。本方適宜熱結腸中,或熱偏盛者。若燥結不甚,大便溏滯不爽,苔黃膩,濕象較顯者,可去芒硝,加梔子、黃芩、黃柏苦寒清熱燥濕;若少陽陽明合病,兩脅脹痛,大便秘結者,可用大柴胡湯;若兼食積者,可加萊菔子、山楂以消食導滯;病程遷延者,可加桃仁、赤芍以活血化瘀。

  飲食停滯

  癥狀:脘腹脹痛,疼痛拒按,噯腐吞酸,厭食,痛而欲瀉,瀉后痛減,糞便奇臭,或大便秘結,舌苔厚膩,脈滑。多有傷食史。

  治法:消食導滯。

  方藥:枳實導滯丸。

  方中大黃、枳實、神曲消食導滯,黃芩、黃連、澤瀉清熱化濕,白術、茯苓健脾和胃。尚可加木香、萊菔子、檳榔以助消食理氣之力。若食滯較輕,脘腹脹悶者,可用保和丸消食化滯。若食積較重,也可用枳實導滯丸合保和丸化裁。

  氣機郁滯

  癥狀:脘腹疼痛,脹滿不舒,痛引兩脅,時聚時散,攻竄不定,得噯氣矢氣則舒,遇憂思惱怒則劇,: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殼、香附、陳皮疏肝理氣,芍藥、甘草緩急止痛,川芎行氣活血。若氣滯較重,脅肋脹痛者,加川棟子、郁金以助疏肝理氣止痛之功;若痛引少腹睪丸者,加橘核、川棟子以理氣散結止痛;若腹痛腸鳴,氣滯腹瀉者,可用痛瀉要方以疏肝調脾,理氣止痛;若少腹絞痛,陰囊寒疝者,可用天臺烏藥散以暖肝溫經,理氣止痛;腸胃氣滯,腹脹腸鳴較著,矢氣即減者,可甩四逆散合五磨飲子疏肝理氣降氣,調中止痛。

  瘀血阻滯

  癥狀:腹痛如錐如刺,痛勢較劇,腹內或有結塊,痛處固定而拒按,經久不愈,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少腹逐瘀湯。

  方中當歸、川芎、赤芍等養(yǎng)血活血,蒲黃、五靈脂、沒藥、延胡索化瘀止痛,小茴、肉桂、干姜溫經止痛。若瘀熱互結者,可去肉桂、干姜,加丹參、赤芍、丹皮等化瘀清熱;若腹痛氣滯明顯者,加香附、柴胡以行氣解郁;若腹部術后作痛,可加澤蘭、紅花、三棱、莪術,并合用四逆散以增破氣化瘀之力;若跌仆損傷作痛,可加丹參、王不留行,或吞服三七粉、云南白藥以活血化瘀;若少腹脹滿刺痛,大便色黑,屬下焦蓄血者,可用桃核承氣湯活血化瘀,通腑泄熱。

  中虛臟寒

  癥狀:腹痛綿綿,時作時止,痛時喜按,喜熱惡冷,得溫則舒,饑餓勞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減輕,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形寒肢冷,胃納不佳,大便溏薄,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方藥:小建中湯。

  方中桂枝、飴糖、生姜、大棗溫中補虛,芍藥、甘草緩急止痛。尚可加黃芪、茯苓、人參、白術等助益氣健脾之力,加吳茱萸、千姜、川椒、烏藥等助散寒理氣之功;若產后或失血后,證見血虛者,可加當歸養(yǎng)血止痛;食少,飯后腹脹者,可加谷麥芽、雞內金健胃消食;大便溏薄者,可加芡實、山藥健脾止瀉;若寒偏重,·癥見形寒肢冷,腸鳴便稀,手足不溫者,則用附子理中湯溫中散寒止痛;腰酸膝軟,夜尿增多者,加補骨脂、肉桂溫補腎陽;若腹中大寒痛,嘔吐肢冷者可用大建中湯溫中散寒。

  五、轉歸預后

  腹痛的轉歸及預后決定于其所屬疾病的性質和患者的體質。一般來說體質好,病程短,正氣尚足者預后良好;體質較差,病程較長,正氣不足者預后較差;身體日漸消瘦,正氣日衰者難治。若腹痛急暴,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者為虛脫之象,如不及時搶救則危殆立至。

  六、預防與調攝

  腹痛預防與調攝的大要是節(jié)飲食,適寒溫,調情志。寒痛者要注意保溫,虛痛者宜進食易消化食物,熱痛者忌食肥甘厚味和醇酒辛辣,食積者注意節(jié)制飲食,氣滯者要保持心情舒暢。

  結語:通過上文的了解,大家都對腹痛都了足夠深的了解了吧。因腹痛主要與外邪,飲傷,情志,跌仆等有關,目前中醫(yī)學對此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所以針對這種病癥也進行了分證論治。效果也比較好,是腹痛患者么的不二選擇,另外平時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