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病癥,一般都是有患病的犬類咬傷人體導致狂犬病毒侵入人體所致,如果不及時接受狂犬疫苗的話,那么極容易對生命造成威脅,那么下面就由小編我來為大家介紹下狂犬病的病因以及預防措施都有哪些。 閱讀全文>>
近5年來,我國狂犬病流行疫情一直處于上升趨勢。據(jù)報道,我國狂犬病發(fā)病例數(shù)2001年為887例,2002年發(fā)生1191例,上升 34.27%;2003年發(fā)生2037例,上升71.03%:2004年發(fā)生2651例,上升23.3%;2005年發(fā)生2548例,下降 3.5%;2006年1~9月全國狂犬病例數(shù)2254例,與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29.2%。在這些黑色數(shù)字后面,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上演著一出又一出不該發(fā)生的悲劇。造成狂犬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閱讀全文>>
狂犬病顧名思義,仿佛只有狗才能傳播狂犬病,其實不然。其他溫血動物(如貓等)也可傳播,但經(jīng)病犬傳播的占85~90%,其次是貓(5%)。一些家畜和野獸也可傳播本病,但所占比重很校在發(fā)達國家中,盡管養(yǎng)狗已成時髦,但由于對狗的管理,如對狗的預防接種等措施比較完善,所以狗的狂犬病已被控制。在那些國家,本病則主要由野生動物傳播(如浣熊、狐貍、豺、食血蝙蝠、麝貓、臭鼬等)。 閱讀全文>>
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機會也不同。男性比女性多,14歲以下者多,約占總數(shù)的52%。在14歲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為2.37:1。 閱讀全文>>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袢〔《緦儆跅U狀病毒一種,形狀似子彈頭,極小,最長徑才180納米,但其抵抗力強,能碉寒冷。多數(shù)哺乳動物對狂犬病病毒都易感,如狼、狐、野犬、鼠、兔、吸血蝙幅等都是儲存宿主;家犬、貓、牛、羊、馬、騾、驢可因接觸上帶病毒的動物而被感染。 閱讀全文>>
狂犬病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動物的中樞神經(jīng)組織和唾液腺內(nèi),有些未經(jīng)免疫的犬、貓的唾液中也帶毒,人類和犬、貓等被咬傷后都能傳染,造成疾病傳播。有些犬貓隱性帶毒,雖然外表看起來正常的犬貓,但有時在它們舔人或是咬傷人類或其他動物時,也可感染病毒致病。狂犬病是世界上唯一病死率達100%的急性傳染病,對群眾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狂犬病是最為人知的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但是很多人對狂犬病具體常識了解不多,下面是臨床專家關于狂犬病的常識介紹。 閱讀全文>>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流行性廣,病死率極高,幾乎為100%,通常由病獸以咬傷的方式傳播病毒使人體受到感染。臨床表現(xiàn)為特有的恐水、恐聲、怕風、恐懼不安、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狂犬病的潛伏期是多久呢?任何傳染病被細菌或病毒感染后,都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發(fā)病,潛伏期間人沒有任何癥狀,這段時間就叫潛伏期。影響狂犬病潛伏期的因素是什么呢? 閱讀全文>>
狂犬病即瘋狗癥,又名恐水癥,是一種侵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所有溫血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動物咬人而得。然而患病的動物經(jīng)常變得非常野蠻,在唾液里的病毒從咬破的傷口進入下一個病人。 閱讀全文>>
狂犬病病毒感染(45%):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屬于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病毒形態(tài)似子彈,直徑75~80nm,長175~200nm,內(nèi)層為核殼,含40nm核心,外層為致密的包膜,表面有許多絲狀突起,突起物遠端為槌狀,整個病毒表面呈蜂窩狀的六角形結構,病毒的基因組為負鏈單股RNA,分子量為4.6×106,病毒基因組長11932個核苷酸,其中約91%的核苷酸參與編碼五種已知的結構蛋白,即糖蛋白(GP),包膜基質(zhì)蛋白(M2P),殼體基質(zhì)蛋白(M1P),核蛋白(NP)和轉錄酶蛋白(LP),基因組RNA與180個NP分子結合成核糖核蛋白(ribose nucleoprotein,RNP),使RNA受到良好的保護而不被降解,同時也為基因組的復制和轉錄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結構基礎。 閱讀全文>>
狂犬病病毒感染: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屬于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病毒形態(tài)似子彈,直徑75~80nm,長 175~200nm,內(nèi)層為核殼,含40nm核心,外層為致密的包膜,表面有許多絲狀突起,突起物遠端為槌狀,整個病毒表面呈蜂窩狀的六角形結構,病毒的基因組為負鏈單股RNA,分子量為4.6×106,病毒基因組長11932個核苷酸,其中約91%的核苷酸參與編碼五種已知的結構蛋白,即糖蛋白 (GP),包膜基質(zhì)蛋白(M2P),殼體基質(zhì)蛋白(M1P),核蛋白(NP)和轉錄酶蛋白(LP),基因組RNA與180個NP分子結合成核糖核蛋白 (ribose nucleoprotein,RNP),使RNA受到良好的保護而不被降解,同時也為基因組的復制和轉錄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結構基礎。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