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獨有的武術,在中華武術史上已有幾百年的時間,太極拳的養(yǎng)生功效深受現代人喜愛,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永葆青春,我們今天隨著太極神功,了解太極拳之修其身必先正其心。
太極拳之修其身必先正其心
太極拳是一種養(yǎng)生拳術,練習太極拳要抱著養(yǎng)生的目的練習,不能以技擊或者打人的目的學習。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知道太極拳的特點是什么。太極拳首先有一個形體動作,即外形;其次,有內在的神、意、氣。太極拳是把外在的形和內在的神、意、氣融合在一起,互相依存,成為一體的拳術。所以,我們無論是為了健身還是為了技擊練習太極拳,都離不開這兩個方面。
王宗岳的《十三勢行功歌訣》說:“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表明練習太極拳的高境界是益壽延年。這是根據時代的變遷而產生的練習太極拳目的的變化。到了現代,練習太極拳就更注重健身和修身養(yǎng)性了,技擊則變得次要。
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學習太極拳能實現人們健康長壽的夢想。
為了健身而練習太極拳,也是離不開《十三式行功歌訣》的指導。歌訣中說:“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在這里,“意氣神”是練習太極拳的主要方面;“骨肉”是指形體動作,則是次要的。
根據這句歌訣,我認為,練習太極拳要達到健身的目的,只要做到以下兩點就可以了。第一個就是要做到松,即放松;第二個是要做到靜,即安靜、心靜。這里的松和靜,都是在意識的指導下進行的。
為什么從健身的角度練習太極拳,要把松和靜放在首位呢?只有做到松靜,心情才能平穩(wěn),肌肉才能放松,氣血才能疏通。怎么才能放松呢?要在意念的指導下,心情不能緊張,充分放松,也就是安靜,然后肌肉、筋腱盡量放松。
習練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太極拳放松的過程可緩解精神壓力,修身身體病灶,增強身體免疫能力。
放松,就是不用力,不較勁。肌肉放松了,氣血也就暢通無阻了。從中醫(yī)角度來看,生命離不開氣血運行,氣血旺盛,經絡暢通,人就健康。所以,練習太極拳,疏通經絡,首先要做到放松。怎么才能靜呢?靜就是心情不能過于緊張,要安靜松弛;還要意念專一,不能胡思亂想。
做到了松和靜,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就能有得氣的感覺。這里的“氣”不是呼吸之氣,而是內在的、在人體經絡中游走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練功的過程中感覺得到。中醫(yī)也講內氣,內氣在針灸大夫扎針時也是能感覺到的,比如你扎的穴位準確,就能感到針的沉重感;如果沒有扎到穴位,針就像扎在了棉花套上。
練太極拳如果得氣了,渾身上下都是非常舒適的。中醫(yī)認為,人離不開氣和血,氣是血之帥,血的運行是靠氣的推動進行的。所以,氣是人體內部生命的動力。人體只要氣血充盈,身體就健康。所以,練習太極拳只要做到了松靜,就能使氣血暢通,生命健旺。
做到了松靜,還要用意念導引內氣運行,帶動外形動作。拳論中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以氣運身,務令順遂。”就是要用意念引導內氣運行,同時要沉著安靜。在意念的引導下,內氣隨形體動作運行周身,遍布四梢,就能達到精、氣、神的和諧統(tǒng)一。做到這一點,人就能不急躁,神智清明,氣血流暢,從而達到固腎益腦,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簡而言之,這就是身心健康。
總體來看,只要做到松靜,練習太極拳就能達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松和靜是相輔相成的,是在意念的指導下進行的。
再有,我們還要注意《十三勢行功歌訣》中的另一句:“命意源頭在腰隙。”這里的命是指身體,意則是指意念;腰隙就是指腎腧穴,兩個腎腧穴中間是命門穴。命門穴屬火,兩腎屬水,水火交錯,生命旺盛。
練習太極拳時,兩腿虛實不斷轉換,腰胯帶動兩腎圍繞命門運動,達到水火交融。按照中醫(yī)理論,命門穴統(tǒng)帥周身,是一身之君。這樣鍛煉身體,使水火交替,自然能夠強壯身體。
歌訣中還說:“腹內松靜氣騰然。”這句話也道出了太極拳健身的道理。中醫(yī)認為,心屬火,腎屬水。練拳時意守丹田,腹內松靜,心火和腎水相交,就產生氣體,所以就出現了“氣騰然”的現象。
“氣騰然”后,內氣充盈周身,產生營衛(wèi)之氣,就能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人體的津液也會隨著內氣進入骨髓,增大人體的骨密度。所以,常年堅持練習太極拳的人,骨密度一般都比較大。
總之,練習太極拳身法要正確,拳式要規(guī)范,還要持之以恒,自然能取得健體強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