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腳蹬地能讓地面給我們一個反作用力,反勁回流到丹田,更加大了內(nèi)勁,可促使內(nèi)氣爆炸形成強大的爆發(fā)力。
足蹬以后腳跟一點和大腳肢為著地點,涌泉穴要空,不要全腳掌著地,那樣受力面積大,內(nèi)氣,也就是內(nèi)勁沒易扎入地下,那樣會不穩(wěn)。
只要照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恒地練習,就可“階及神明”之境,將太極拳練到高境界,產(chǎn)生虛靜狀態(tài),人入無之境,天地人合一,身輕無分量,身動漂自如,身穩(wěn)氣入地,身懷爆炸力,身功誰能敵!練的漂亮的太極拳是這樣練的。
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打太極拳要衣著寬松
練太極切記上衣和褲子不宜穿得過緊,褲帶也要扣得寬緊適度;鞋子要穿得舒適,不宜穿太緊或太寬松的鞋子。
2、選擇好鍛煉場所
春、夏、秋好在庭院、走廊、公園、樹林、河邊、空場等空氣清新和安靜的場所。在戶外習練太極拳時,要避免在過堂風、大風、霧雨、煙塵中進行。
選擇好的場地,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入靜,能全神貫注練習起來,提高太極境界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修為。
3、遵循動作規(guī)范,量力而行
如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無論弓步或下蹲時,膝蓋都要保持不超過腳尖,不可過度扭擰,中老年人不可拳架過低,也不可強下腰、猛下蹲、硬壓腿、強劈叉等,以防傷膝及腰腿扭傷。
初次學習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常會感到兩腿酸疼。每次鍛煉的時間、次數(shù)應(yīng)因人制宜,身體健康的可以打一遍或幾遍太極拳;體弱的可做一組或幾組動作,也可以打幾個動作,主要應(yīng)視自身的實際情況酌定。
4、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練習太極拳“千遍熟,萬遍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內(nèi)顯現(xiàn)療效,需要至少堅持數(shù)月以上甚至數(shù)年方有效果。
學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則不僅練不出武術(shù),反而會傷了自身元氣,長期練習太極拳健身效果令人驚訝。
5、速度要均勻
太極拳時宜慢不宜快,從慢上練功夫,打基礎(chǔ),先把動作學會,把要領(lǐng)掌握好。熟練以后,不論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
打一套“簡化太極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有的人慢練,可長達8~9分鐘,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8~10分鐘,“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6、架勢高低均衡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也可低一點,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動作,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
體弱者好采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zhì)的增強,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年高體弱的,可采取姿勢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勢”等動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
7、姿勢中正平衡
習拳者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脊梁與尾閭宜垂直而不偏。古書有傳,拳術(shù)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震蕩濺出和翻落。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身軀平衡,久而久之,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東搖西擺。
8、病情不穩(wěn)定時不宜打太極拳
太極拳雖能夠防治多種疾病,但當病情不穩(wěn)定時則不宜操練。
結(jié)語:看了上文的介紹,您達到了何種境界呢?修煉太極拳要持久的堅持,太極拳對身心都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太極拳不僅能鍛煉身體,還有良好的醫(yī)療作用,通過學習太極拳,能提高心理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