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絲勁與抽絲勁都是太極拳中的一個重要要領,那么它們各自的具體內容包括哪些,又有哪些異同點呢?今天就讓我們具體的來了解一下,以便大家能夠更好的學習與掌握這兩個要領,從而更好的通過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什么叫纏絲勁
“纏絲勁”這個名詞,除了陳氏太極拳對它特別強調外,其它各家太極拳,在口頭上不常講,文字上也不常見。談纏絲勁早的,要算是陳溝陳氏十六世的陳鑫。在他所著那部陳氏太極拳圖說里,繪有太極拳纏絲勁圖,圖為一黑白相間,順時針方向由內向外旋轉的正圓形。下有圖說,為:“吾讀諸子太極圓圖,而悟打太極拳須明纏絲精(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這是說,以纏絲來運中氣。“中氣”是什么呢?據(jù)陳氏傳人的解釋,中氣是一種‘內’氣,也叫元氣、正氣、先天氣等等。
據(jù)說,把這中氣從丹田由內向外運轉達于四梢(手、腳),口引幀纏絲,從四梢由外向內按原路復歸丹田,叫逆纏絲(圖二)。又說,纏絲勁同于抽絲勁,所以他們所著的太極拳書里,有的在“運勁如纏絲”的后邊又加上“或者說運勁如抽絲”的話:有的在纏絲二字后面括弧內注上“抽絲”二字。同時說,抽絲是旋轉著抽出來的。他們把纏絲勁有時也稱作螺旋勁(力)。
在陳式太極拳中為推崇纏絲勁,認為這是太極拳高明的地方,如果不進行相關的練習,就不能稱之為太極拳的練習。事實上,其他的各家太極拳流派中,并沒有如此的強調纏絲勁,因而只有對于學習陳式太極拳的人來說,纏絲勁是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
什么叫抽絲勁
舊太極拳書的理論文章中,有“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的話。運勁如抽絲的意思是說,太極拳運勁要松、輕、柔、勻,不可忽快急慢,忽大忽小;要逐漸地舒長或縮短,由梢到根或由根到梢使勁節(jié)節(jié)貫串,由此端達到彼端。抽絲是形容太極拳運勁時內部神經的一種感覺,不是某一種動作的形象;因此,各家太極拳書(陳氏除外)也不立“抽絲勁”這個名詞,正如不把“邁步如貓行”稱作“貓行步”一樣。
纏絲勁和抽絲勁的異同
在陳式太極拳中,是將這兩種勁力劃分為一種的,但是這只是陳式太極拳的一家之言,對于學習其他太極拳流派的人,我們需要更加深入的進行分析與辨別。事實上,在太極拳研究家看來,纏絲勁與抽絲勁并不是同一種東西,是有區(qū)別存在的。
先就字面來講,纏絲者以條形物向另一種物體上纏繞之謂也。抽絲者由絲束中緩緩向外提取之謂也。兩個詞義不同是很顯然的。王、武各家拳論,用“抽絲”而不用“纏絲”,是他們由鍛煉中總結出來的一種感覺,如果他們的運勁也象陳氏傳人所說那樣,非“旋轉的抽絲”不可,他們早就會寫出來“運勁如抽絲”的文章來了。所以我認為抽絲勁是綿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彈性勁。這種勁是太極拳所獨有,也是各式太極拳所共有,乃是太極拳勁的總體。這和只以螺旋形狀纏來纏去的勁,不能混為一談。
陳氏傳人也曾把纏絲勁叫做螺旋勁(力)。螺旋力是力學上諸力中的一種,但須注意,它并不是力的總體,而是利用螺旋形式來發(fā)揮力的作用。螺旋力有外纏(如抖空竹)、內鉆(如擰螺絲釘)的區(qū)別,纏絲二字由詞義判斷,它只是一種外纏,,但總算是螺旋勁吧。我們知道,太極拳勁,‘包括著力學上各種不同的力,當然不會把螺旋勁(力)排斥在外。如果個人鍛煉或二人推手,在適于用螺旋勁時,自然可以采用,這時抽絲勁就表現(xiàn)為螺旋的運動形式。在這一點上說,纏絲勁和抽絲勁是可以結合的,但必須注意,二者絕不是等同的,纏絲勁只是抽絲勁的表現(xiàn)之一。
纏絲勁不應強加在各式太極拳上
太極拳各家有各家的獨特風格和練法,也各有自家的理論。纏絲勁是陳氏自家作為練拳的總綱,它的練法和理論,可以處處纏絲,但不應把它強加在各式太極拳之上。各式(陳氏除外)太極拳雖然承認在運動中也有螺旋這一形式,但它并不是勁的總體,地位也不在其它各勁之上,因而不認它是極其高級,作為運勁的高指導綱領,處處都要纏絲。
此外,纏絲勁尤其不應作為“簡化太極拳”的運動準則。簡化太極拳是在楊澄甫架式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是太極拳的啟蒙。它的運動方法就是按照楊氏鍛煉方法“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的原則——輕靈沉穩(wěn),柔緩圓勻來鍛煉的:這和陳氏太極拳動則必纏,發(fā)則必抖,以及跳躍、震足等等,無共同之處。楊氏(包括吳氏)太極拳,源雖出于陳氏,但它是隨著社會發(fā)展,人類進步的需要,有所發(fā)展、改進而創(chuàng)造的。所以發(fā)展面廣,參加鍛煉的人數(shù)多,尤其簡化太極拳的普及面更大。硬把陳氏拳獨特風格的纏絲勁理論,來作簡化太極拳的高指導原則,這是張冠李戴,對群眾性太極拳運動的開展是不利的。
對于纏絲勁,各家看法不一,但是我們在實際的練習中,應該根據(jù)自己練習的拳法的種類去決定學習什么樣的要領。雖然各個流派的太極拳都源自于共同的思想與內涵,但是經過時間的發(fā)展,以及拳術大家們的創(chuàng)造,已經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東西,絕不能將別家的東西放到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