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太極拳口訣當中的“虛實變換”,下面小編再為大家介紹太極拳的另一口訣“虛實分清”。借此,希望大家能夠?qū)μ珮O拳的心法口訣有進一步的認識,并且在實踐練習中能夠真正用到和做到。
想要提高太極拳的水平,必須要分清好虛和實之間的關(guān)系,正所謂實則虛之,虛者實之,講的就是其中的奧妙關(guān)系。
虛實分清
(一)上下相隨
太極拳的虛實與開合同樣的重要,對全身言,有全身的虛實,左實則右虛,右實則左虛,這是說如果左半身實則右半身虛,右半身實則左半身虛;又要把全身以腰為中界,腰以上實則腰以下虛,腰以上虛則腰以下實,也就是上半身實則下半身虛,上半身虛則下半身實。
是把全身分為左右上下錯綜的虛實,那就形成了所謂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與實中之實,虛中之虛。并且身體各部也各有其虛實,因之更加復雜,難于把握;不論全身的虛實和各部的虛實,都不是固定的,是隨動作而隨時變換的。
由此可見,太極拳所說的虛實也不是一層不變的。
大概言之,右半身當令為右實左虛,左半身當令為左實右虛;勢之上起者為虛,下落者為實,下半身則為虛中之虛和實中之實;身體各個部份都有其各別的虛實,總歸于全身的虛實;武禹襄十三勢總說略所謂:“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
初習太極拳是無法理會虛實,要等到姿勢動作初步熟練之后,漸漸地注意到身、手、步的虛實變換,起先可以從大虛大實上入手,慢慢動作愈練愈細致,那就很自然地可以做到小虛小實,甚至祇有些微虛實,動作極為靈活。
同時身法步法和手法的虛實變換要上下相隨,不但是外形上的相隨,并且要求內(nèi)里的虛實和外形的虛實相應。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內(nèi)外結(jié)合,要學會抓住太極拳當中存在的各種聯(lián)系。
手和足的虛實上下相隨,足在動步時是手隨足,其余為足隨手;至于手和足的虛實配合,除獨立一足時,如左足獨立為實,則左手亦為實,其余為上面手虛時,下面足為實;上面手實時,則下面足為虛。
關(guān)于內(nèi)外虛實的相應,這是有關(guān)于呼吸,開合了,大致說起來,呼吸在呼時是開和實,吸時是合和虛,這是要練習久,有相當功夫后,拳勢的開合虛實,自然能與呼吸配合了。
(二)穩(wěn)定重心
太極拳的氣沉丹田是使重心下降,可使身軀穩(wěn)當;立身中正是使重心不要偏歪;但是打拳不是一個固定靜的姿勢,是千變?nèi)f化的動作所組成的。
因此必須以虛實來平衡重心,因為人身下面兩條腿是支持全身的重量,所以步法的轉(zhuǎn)換虛實是對于平衡重心起著重要的作用。
固定的姿勢是容易做到穩(wěn)定重心的,但在動作轉(zhuǎn)換前進后退中,因為方向角度和步法變動,要上下左右來維持平衡是不太容易,原來很穩(wěn)定的重心,不免發(fā)生不穩(wěn)定,所以要以虛實來平衡重心的穩(wěn)定。
人體在打拳動作時,是好像一架天平,尾閭是像天平上的一根指針,所以始終要求正中的,四肢左右好像是天平的左右兩個盤,手足的虛實就是天平用來權(quán)衡重量的砝碼。
因之無論在如何狀態(tài)下,右手與右足和左手與左足的虛實的和數(shù),一定是各為一百,才能保持平衡。與人對敵時,一手粘貼,察知對方之虛實而舍己從人,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其余一手兩足隨之調(diào)整虛實而求整體之平衡,重心穩(wěn),立于不敗之地。
陳鑫謂:“手即權(quán)衡稱物而知其輕重,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權(quán)衡,因他之進退緩急,而以吾素練之精神臨之,是無形之權(quán)衡也,以無形之權(quán)衡,權(quán)有形之?象,宜輕宜重,而以兩手斟酌,適得其當,斯為妙手”。
所謂“權(quán)衡”就是量輕重的器具,也就是天平一類的稱物器具,無形之權(quán)衡,猶言虛實的變換,是一具無形的天平,與人接觸,輕重斟酌,適得其當,就是虛實靈換,求得平衡,才稱妙手。
打拳時要步隨身換,是說身法有轉(zhuǎn)換,那步法上的虛實必定要隨著變換,使前后左右的勁道相互拉緊,而得平衡來穩(wěn)定在動作中的軀體重心;但是要使步法的虛實轉(zhuǎn)換得靈活,還要靠腰月當勁的變換,祇要同時把腰月當勁輕輕地一挪,就可很迅速地使四肢的動作協(xié)調(diào),得到平衡,可在任何角度上都能保持重心的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