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的學習中,放松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這是我們學好太極拳各個技法的前提準備,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太極拳中放松有哪些積極的內涵和意義,相信通過下文介紹,大家會有所了解的。
要知道,太極拳是一門身心雙修的武功,這要求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充分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
太極拳作為一種高級的內家功夫,練習時十分講究,每招每式都要做到三調,即調身,調心,調息。三者的關系十分密切,可謂缺一不可。調身,顧名思義就是調整體態(tài),使其做到放松自然的狀態(tài)。
只有身體的放松才能誘導精神的放松。調心就是入靜,這也是決定太極拳產生養(yǎng)生效果的的重要因素。
所以說,就養(yǎng)生效果而言,放松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調息是在身法正確放松后開始的,身法正確了,才能做到氣沉丹田,精神才能放松入靜,起到調心的作用。由此可見,調身是練拳的第一步。
身體的放松需要練拳者對全身各部分的要求,從理論到實踐都要明明白白,懂得“上節(jié)不明,無依無宗;中節(jié)不明滿腔是空;下節(jié)不明,顛覆必生”的道理。
身體放松要“調身”,基本的要求是立身中正,也就是練拳時身體和地面要保持垂直,不要前俯后仰,左偏右倚。
可見,放松與調身之間的關系也是相互影響的。
重心不穩(wěn),必然會勉強平衡,全身僵硬;挑肩架肘,挺胸瓦腰,上盛下虛,是不可能做到氣沉丹田的,必然會橫氣填胸,呼吸不暢、神氣呆滯;頭重腳輕,必然會顛覆必生,也根本談不上放松。
有一個由上到下的方松法:渾元樁功,用意識引導身體各個部分放松,默念“頭部-豎直,頸部-放松,兩肩-下壓放松,肘部-肘尖朝下放松,腰部-下榻,小腹-內收,兩胯-屈曲放松,兩膝-蓋彎曲放松,襠部-開圓,兩腳-力松沉至腳底。
當然放松不可能是一學就會的,是需要一些時間,也需要空間的。
一個太極拳動作是由若干節(jié)奏組成的,在每個節(jié)奏,招招都要注意松肩沉肘、松胯沉氣,特殊動作除外。松肩沉肘到丹田,屈膝松胯到涌泉,由上向下層層放松,意念引導很關鍵。
層層放松,要有一個過程、一個順序、要有一個放松的時間、要有一個上下相隨的整體性。
因此,放松不是表現(xiàn)在姿勢的高低上,它強調的是“松、沉”下去,哪怕只是一個微屈膝曲髖的動作。層層放松則下盤穩(wěn)固;圓襠開胯,則留下了放松的空間,否則便無法氣沉丹田。
從上向下,由下向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層層放松,節(jié)節(jié)貫串,都是在放松的原則下,由局部的放松而延伸到整體的放松。
當然,能不能運用自如,這與練功者功夫的深淺又有著很大的關系。
同時,也不能過于松散,太松,拳便會太散,影響拳勢的貫穿,松到動作能夠節(jié)節(jié)貫穿即可。我們應明白:松是服務太極拳的規(guī)律,如輪胎,太足或太弱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