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特點是柔和緩慢,能提高骨骼的柔韌性。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教學能防止骨骼疏松,而且還能增加骨質密度。老年人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平衡性,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預防骨質疏松有奇效
太極拳的創(chuàng)編結合了古代中醫(yī)經絡學說,練太極拳能疏通經絡,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骨骼健康,延緩衰老。
太極拳雖類歸武術,卻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治病思想,在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專家稱,骨質疏松是老年人易患的疾病。
進入中老年以后,人的骨密度逐漸下降,這種下降在女性絕經后明顯加速,因此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而男性骨質疏松的危險性比女性高。
科研證實,練習太極拳能防治骨質疏松,特別是老年人,經常出現(xiàn)摔跌的現(xiàn)象,可以通過練習太極拳降低摔倒的機率。
而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練習6個月太極拳,能減低負荷肢體(脛骨)的骨礦物質丟失率,有效減低骨折的發(fā)生機會,另外,練習太極拳能顯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韌性,從而達到防治骨質疏松和預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骨折。
常年從事太極拳運動,可對骨骼肌肉運動系統(tǒng)形成良好刺激,有效減少體內骨礦物質的自然丟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穩(wěn)定,有效調節(jié)骨鈣、血鈣平衡。
美國老年體育協(xié)會專門做過研究,分兩組老年人,一組在健身房鍛煉,天天練肌肉;另外一組打陳氏太極拳,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練拳的這組平衡功能好、腦子好、走路不跌跤,跌跤骨折減少50%。
練太極拳能促進骨骼鈣吸收,太極拳流傳到美國后,美國人是每天必練的運動,而且還將其視為治病的處方。
后,美國人得出一個結論:非常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太極拳比現(xiàn)代化的器械效果好得多。
專家稱,太極練習強調“先在心,后在身”的意識作用,注意“心靜”和“體松”兩種基本方法。“心靜”就是在練拳時思想上盡量排除一切思慮雜念的干擾,無論動作簡單或復雜、姿勢高或低,心理上始終保持安靜狀態(tài)。
“體松”就是周身協(xié)調,全身的肌肉關節(jié)、韌帶和五臟都處于自然舒展狀態(tài)。
太極拳是一項強身壯骨的運動
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挺起脊梁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是病情嚴重的骨質疏松癥患者要想做到,并不容易。這個“靜悄悄的流行病”除了讓人放松警惕之外,常常在不經意間給身心帶來長期的傷痛和負擔。
久坐不動的都市生活方式,是骨質疏松癥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幫兇”之一。為此,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在今年“世界骨質疏松日”來臨之際,強調運動對骨骼健康的重要意義。
現(xiàn)代都市人上下班以車代步,上下樓以電梯代樓梯,終可能因“習慣性缺乏運動”而導致日后患骨質疏松癥。而適當運動是提升骨骼健康的重要手段,能改善機體的生物力學和全身情況,防止跌倒和創(chuàng)傷,降低骨折率。
研究發(fā)現(xiàn),經常鍛煉的青少年進入老年后發(fā)生骨質疏松的時間將更晚,癥狀更輕;常打太極拳的人與不打的人相比較,跌倒的發(fā)生率減少47%,髖骨骨折發(fā)生率降低25%。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參加太極拳活動多年的60歲-90歲的老人血漿睪酮水平大于對照組不常運動的老人,而與健康成年男性相類似。運動可調節(jié)睪酮,睪酮能促進代謝,使骨密度增加。
體育運動對于增加骨質疏松婦女的骨形成是有效的。12名69歲-95歲老人參加實驗,經每周3次為期3年的輕度至中等運動量的訓練后,骨礦物質增加2.29%,不運動的對照組則減少3.28%。
運動還有益鈣的利用,增加吸收,而臥床能使尿鈣排泄量比正常排出量高3倍之多,因而極易發(fā)生骨質疏松;再因長期臥床影響骨血液循環(huán),使骨營養(yǎng)缺乏,加速骨量丟失。長期不運動使骨附屬組織缺鈣,也同樣加速骨丟失。
練太極拳對骨骼的好處
姿勢中正保持平衡
古書有傳,拳術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震蕩濺出和翻落。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身軀平衡,久而久之,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東搖西擺。
動作緩慢謹慎小心
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習拳者自會養(yǎng)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