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武壇上,楊氏太極拳以其獨特的風格和魅力享譽海內(nèi)外,已是異彩紛呈、名家輩出。下面就跟著太極拳一起來看看關于楊氏老架太極拳吧。
楊氏老架太極拳
楊鳳侯太極拳的特點
一是用意不用力
起勢前頭腦里要混混沌沌,心無所思、耳無所聞、目無所見,一切進入“無極”狀態(tài),“靜極而生動”。行拳中,每個動作都要靠意念誘導,越慢越好,并做到身松、氣固、神凝,“運勁如抽絲”,一趟拳打完大約需要45分鐘,比國家規(guī)定的套路慢三倍,只有慢,才能細細體會出內(nèi)氣在體內(nèi)的運行,因為太極拳是內(nèi)功拳,不同于只有動作沒有意念的外家拳,目前國家規(guī)定的太極拳套路被行家稱為“樣板拳”、“表演拳”。只注重了動作的外形美,追求動作的高難度,本質(zhì)的技擊內(nèi)涵卻喪失殆盡。
二是架子低
貼著地皮打,樓膝拗步、搬攔錘、倒攆猴、單鞭下勢的過渡動作臀部都要貼地,猶如形意拳的龍型步,馬步多為四平馬,虛步、弓步也低得很。
三是步法虛實分明、轉(zhuǎn)換清晰
兩腿運動轉(zhuǎn)換時而實,時而虛,但邁步前虛實要絕對分清,左腿(右腿)為實,重心為100%,右腿(左腿)就為虛,重心為0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立身中正穩(wěn)健和“邁步如貓行”。轉(zhuǎn)身時頭要上頂,并以腳根為軸,但前腳掌也要微擦地面,不能懸空,一套拳練下來腳印清楚整齊,近看似一個個整齊的小扇子面,體現(xiàn)了太極拳論中的“任何步法都要整齊,此即步步滑齊也”。
四是步幅大
大步幅能圓襠開胯,活腰緊背,強腿健足,力由脊發(fā),步穩(wěn)如山。凡是向前邁步,如“棚”時的邁步,“單鞭”的邁步等,都要高提膝后腳有一個向前蹬的動作,與人交手時上下齊攻,沒有過硬的腿功是做不好這個動作的。2004年國慶節(jié),原南京中央國術館一等教官韓化臣的嫡孫韓振江先生來大城傳授筆者八極拳,同時他打了一套祖?zhèn)鞯奶珮O拳,據(jù)說這套拳是韓化臣與同班同學(央館首期教授班)楊澄甫交流換藝,楊傳給韓太極拳,韓傳給楊八極拳(見韓化臣先生的碑文)。韓振江先生就是高抬腿、輕落步的。
五是強度大
沒有功夫基礎的中老年人是練不了此拳的(實踐證明,中老年人練這套拳直接將動作做到位,強度超過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能力,沒有一個不關節(jié)痛的,但我們這些有功底且長期堅持的年輕人完全能夠適應,而且感到渾身舒服,有使不完的勁。),由于“受罪”的緣故,能長期堅持練此拳的人太少了。因為架子低,沉身動作多,這樣內(nèi)氣才能更好地沉入丹田,且能身子不動用沉墜寸勁“橫豎”傷人。
六是部分動作很快
如攬雀尾轉(zhuǎn)單鞭、翻身撇身錘、穿掌轉(zhuǎn)十字腿、擺蓮腳、上步七星、蛇形上步攬雀尾等,保留一些陳氏太極拳快慢相兼的特點,猶如水上的一只上下前后漂著的小瓢,蕩感很強。
七是強調(diào)精氣神和拳式呼吸
打拳時眼隨手走,手隨眼行,目光深邃,觀老師打拳,“形如搏兔之鶻(老鷹),神如捕鼠之貓”,“眼前無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無人”,精氣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平心靜氣,氣沉丹田,除運用自然呼吸外,還保留很多“拳式呼吸”,并配合“哼、哈”二氣發(fā)力。
八是獨特的手型
此拳手型錘、掌、鉤均與國家規(guī)定套路不同,僅舉掌型一例,五指伸開,食、中二指并攏貼牢上挑,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分開彎曲,虎口撐圓,掌心內(nèi)含,這樣的意義在于:二指并攏成劍指可戳擊敵目或點刺穴位,二指上挑可易筋(內(nèi)行明白此中道理),虎口圓撐可增加內(nèi)勁,鏟擊咽喉,虎口一合又可鎖喉、拿脈,掌心內(nèi)含可兜擊敵下頜或打出“摘桃”一招,能使內(nèi)氣灌注指尖,更有利于“勞宮穴”吐勁。這樣的掌型在《中國武術大百科全書》和《中國武術大辭典》里都沒有記載,在中國武術史上也堪稱一絕。如今太極拳的練習者都是大巴掌,技擊的巧妙變化早已蕩然無存。
九是獨特的身形
攬雀尾“擠”的動作完成后,在做 “按”之前,有一個獨特的動作稱為“形如槐蟲”(不同于形意拳的“形如槐蟲”,形意拳指的是步法),雙肩迅速一起、一伏、再起,兩足蹬地,勁上腰脊,帶動兩手,能發(fā)整體勁將人騰空放出。此動作要一身運“五弓”,非常難學,當時教授此式時,老師光著膀子讓大家看著學,很多人還是十幾年也沒有學會,只有四、五個人學會了,這個動作如果打出來,非常好看,而且可寸間發(fā)人于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