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流派眾多,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來了解一下武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起源于清朝咸豐年間,距今也有百年多歷史,武式太極拳講究正確的身法,否則收效甚微,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武式太極拳吧!
武式太極拳的源流
武式太極拳起源于清朝咸豐年間,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創(chuàng)。至今大約有130年的歷史。
武禹襄,名河清,自幼酷愛武術,曾習陳式老架太極拳,后又從陳青萍學趙堡太極拳,備悉理法,并于同期得王宗岳所著《太極拳譜》。他通過對拳譜的研究和本身練拳體驗,創(chuàng)編而成武式太極拳。之后他更精研拳理,勤于實踐,寫出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太極拳理論著作,其著作皆根據(jù)其本身體驗,簡練精要,無一浮詞。
武禹襄之甥李亦畬,從1853年開始跟武先生學拳,秉承武先生文武雙修、理法并重的治學方法,進一步完善了武先生所創(chuàng)的太極拳理論,其后,又將其拳藝授予郝為真 (當時李先生與郝家是鄰居)。從此,武、李一派太極拳便由郝家承襲相傳。由于郝家繼承、發(fā)展和傳授這一派拳藝的時間相當長,因此數(shù)十年來此拳又稱為“郝式太極拳”。
練習武式太極拳必須有正確的身法,否則,輕則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則可導致生理傷害,遺害終生。
(1)提頂:
意向上虛領頂勁,自然地提領全身,頭不低,身不前俯不后仰,精神集中。
(2)吊襠:
兩腿虛實要分清,襠如吊空一樣,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勢。
(3)松肩:
兩肩要自然松開,不可上縱,不可用力,兩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
兩肘尖要自然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靈活運動。
(5)含胸:
兩臂關節(jié)松開,胸不可前挺,兩肩微前合,胸有內(nèi)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
兩肩關節(jié)要靈活,脊骨似有上漲、鼓起之意,不可低頭。
(7)裹襠:
兩膝有內(nèi)向之意,兩腿分清虛實。
(8)護肫:
兩手各護半胸,兩脅有微微內(nèi)收之意,使胸中感覺松快。
(9)尾閭正中:
頭向上虛領頂勁,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百會穴和會陰穴上下自然垂直。
(10)騰挪:
虛實變化自如,進退能隨機應變,有動之意而未動,即預動之勢。
(11)閃戰(zhàn):
動作一氣貫通,身體四面旋轉(zhuǎn)靈活,發(fā)勁迅猛,所向無敵。
(12)氣沉丹田:
能夠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頂,吊襠,尾閭正中就能以意行氣,氣能順通地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盤穩(wěn)固。
(13)虛實分清:
兩腿虛實必須分清。虛,不是完全無力。實,不是完全站煞。精、氣、神要貫注于實腿,有上領之意,身法不可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