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陳氏家族由來
陳王廷系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第九世孫。陳卜原籍山西澤州郡(即今晉城)東土河村,后遷山西洪洞縣。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又被迫遷至懷慶府一帶。他和其他移民一道,清除了腐尸爛骨,割去了荊棘野草,筑土為墻,結(jié)草為舍,住了下來。因陳卜為人忠厚,又略精拳械,深為鄰近鄉(xiāng)民敬重,故將其新立的新村,呼為“陳卜莊”(即今溫縣北冷鄉(xiāng)的陳卜莊)。過了兩年,陳卜因嫌這一帶地勢低洼,土地鹽堿,又將全家遷到清風(fēng)嶺上的常陽村。時間長了,陳氏人丁繁衍,又以家傳武術(shù)出名,村中又有一條南北向大溝,所以常陽村便逐漸易名為陳家溝。
陳家拳械武術(shù)傳至陳王廷時,得到了發(fā)揚光大。陳王廷祖父和父親均為明朝下級官吏。其弟兄四人,他排行老二。他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xué),不但深得家傳武功的精髓,于武功一項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涉獵經(jīng)史子集,學(xué)識淵博,以致被譽為“文事武略,皆卓越于時”。
個人經(jīng)歷
年輕時,曾走鏢于山東一帶,掃蕩群匪,聲播齊魯,匪寇聞名喪膽。因他生得面紅莊重,蓄有美髯,騎紅色戰(zhàn)馬,慣使春秋大刀,江湖同道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他“二關(guān)公”??上环陼r,明朝末年,僅為武庠生,被縣擢為鄉(xiāng)兵守備。崇禎年間,有一次應(yīng)試考武舉,因武藝超群,箭法精湛,一馬三箭,三馬九箭,射了個鳳奪巢(即第二箭從靶心擠出第一箭,第三箭又?jǐn)D出第二箭,像鳥兒爭巢一樣),贏得了滿場喝彩,但是,因為擂鼓報靶的鼓吏受人賄賂,卻只擂了三通鼓(意即九箭只中三箭)。主考官聞鼓聲,即以中三箭論之。于是,陳王廷大怒,馳馬掣劍,劈死鼓吏,逃出了校場。
當(dāng)時政治昏暗,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義旗遍地。陳王廷的朋友武舉李際遇也乘勢舉義旗于登封嵩山御砦。陳王廷逃出校場后,便投奔李際遇。路上,遇見李際遇部將蔣發(fā),蔣疑陳為明朝官吏,與陳王廷在山路上打了起來。幾個回合,蔣敗走,健步如飛,陳王廷放馬追趕不上,為之驚嘆。后來陳王廷在御砦居住期間,反同蔣成為好友。再后,李際遇事敗遇害,蔣發(fā)隱姓埋名,流落江湖,便找陳王廷隱藏在陳家溝。為掩人耳目,陳與蔣名為主仆,實為摯友。陳家上下皆喚蔣發(fā)為蔣把式(溫縣一帶舊稱長、短工為把式)。由于蔣發(fā)武藝高強,故江湖上以“飛毛腿”著稱。據(jù)《陳氏太極拳名家列傳》記載:“一次,公(即陳王廷)命備馬出獵黃河灘,有一兔起者,蔣追未及百步獲之。”平日,陳、蔣二人忙時耕田收獲,閑時切磋武藝,相得益彰。后來,蔣發(fā)客死陳家溝,陳將其埋于陳家溝北地小五叉口楊海洼,墓前立有石碑(惜乎1958年“大躍進(jìn)”時失去)。原存于陳氏宗祠的陳王廷生前畫像,身后持大刀者即蔣發(fā),惜乎原物于“文革”中遺失,現(xiàn)僅存于陳子明所著《陳氏世傳太極拳術(shù)》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