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練成功
陳發(fā)科說,其實這三年父親都沒回家,沒有教他秘訣,這是三年苦練的結果。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苦練的重要,經過苦練,身體變強壯,技藝也大有長進,但是這件事并不能說明太極拳沒有秘訣,或者秘訣不重要。這三年雖然父親沒有教陳發(fā)科什么秘訣,但是以前父親在家時他可能聽過練拳的方法、要求,只是沒有好好練。而這三年他和其它叔伯練,他們也會教他太極拳的真正技藝的。說沒有秘訣,只是說陳發(fā)科并沒有掌握這堂兄所不知的秘訣,大家都是練習陳氏家傳的拳,由于陳發(fā)科發(fā)憤苦練,一方面是練得多,一方面也是更用心體會,所以進步快。相反堂兄練到一定功夫后,以為自己功夫已不錯,練得沒有陳發(fā)科多,也沒有很用心去鉆研,才會被陳發(fā)科超過。對于我們一般練太極拳的人,一定不可以光用苦練,必須先學習到正確的太極拳技藝,然后加上苦練,才能成功。我的陳式太極拳老師洪均生常常說,練太極拳要巧練,要動腦筋練,練得對才下苦功練。
基本介紹
談了上面陳發(fā)科的武功事跡后,如果你相信這是真的,那么就不應該只是知道了,聊聊而已,而是應該想一下,陳發(fā)科為什么能練得這么好?有哪幾方面的因素?再對照一下我們自己,我們缺少了什么?應當從哪方面再努力充實?按我的看法,有以下幾個因素。
藝得真?zhèn)?/b>
從陳發(fā)科的背景情況,我們可以知道從他的家庭和周圍環(huán)境(陳家溝),他可以見到、學到真正的太極拳高功夫。特別是他的父親陳延熙功夫確實很高,在他真正下工夫的時候,能夠在他身邊指導,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很刻苦練習太極拳,可惜他的老師功夫不是很高,不很全面,雖然他們很聰明,但終其一生,連不到很高層次。相信他們若是有好的老師指導,一定也能達到更高的境界,練出更全面的功夫。
刻苦練習
陳發(fā)科的刻苦練習是遠遠超過一般人的。很少有人達到他的刻苦程度。據他對洪老師講,當年他為了趕上堂哥,每天練拳套少則六十遍,多則一百遍。有人說陳發(fā)科到北京教拳后,仍堅持日練二十遍。洪老師說沒聽陳發(fā)科說過多少遍,但當時陳發(fā)科住在河南會館里,曾移居數屋,屋內磚地原都是好好的整塊,但居住不久,必有二行磚成了碎的,可能就是他在屋里堅持練習而跺碎的。洪老師說陳發(fā)科平常少說話,單坐時常常兩只手交叉練習,并囑咐洪老師也這樣做,可見他腦里時時都想著練習太極拳。有一天陳發(fā)科對洪老師說:「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與一怪物對打,我勝不了它,它也勝不了我,打了幾百回合,后各以一只手握拳單推手,雖然很緊張,但是很痛快?!购槔蠋熣f這應該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是有道理的。平時陳發(fā)科獨坐時一定是在想象別人怎樣進攻,自己怎樣應付,對方又怎樣變化,自己又再怎樣對付。這樣想多了,就變成夢。另外,我也想到陳發(fā)科平時和別人交手,一招就解決了,中國人說「無敵寂寞」,所以碰到這怪物可伴他練習了幾百回合,當然是很痛快的事。
終生追求
許多有其功夫的太極拳名家都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煉,才能達到一定水平,成為名家。但是為什么他們達不到陳發(fā)科的高度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苦練一段時間后,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追求了,不再下苦工了。當然其中也有路子走得對不對的問題,路子不很對,一開始可能進步很快,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滯不前了。因長時間不能進步,也就失去了刻苦訓練的吸引力了。
陳發(fā)科一直到晚年都堅持練功,我在洪老師家中見到洪老師早期的學生何淑淦先生,他一九五五年到北京大學讀書,去找?guī)煚旉惏l(fā)科。陳發(fā)科看他打完一路拳后,很高興,自己表演一、二路學給何看。何說六十九歲的老人打起來非常漂亮,雖然蒼顏白發(fā),練起拳來龍騰虎躍,地動山搖。如果陳發(fā)科晚年沒有練習很多拳,就不曾輕易對著徒孫表演一、二路二趟拳。因為平時練得多,才會輕易就表演一、二路二趟拳。名家,年紀不大,要想看他練一趟拳都不容易,更不要說二趟拳一起練。我聽陳小旺師兄講過這樣一件事:他父親陳照旭(陳發(fā)科的兒子)當年練拳練得很不錯后,就放松了,喜歡中國書法和中國音樂,每天花許多時間練習。
陳發(fā)科很不滿意,有一次和幾位陳家溝的親人在家中座談,陳發(fā)科批評陳照旭,不應該分心練別的東西,要繼續(xù)練好拳。親人們忙打圓場,說照旭的功夫已經很好了。陳發(fā)科聽后站起來,叫照旭和他推手,一搭手就把他打起幾尺高。照旭知道父親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的境界仍差很還,把樂器、紙筆等東西燒了,專心練拳,功夫又長進了許多。通過這件事,我們可看到陳發(fā)科的追求不同于一般人,在一般人眼里已經是很好的功夫了,但陳發(fā)科看到的是太極拳里面更高的境界。他終生追求,從不放松,才能達到超過常人很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