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極拳拳論釋疑
身備五功:
武式太極拳沒有身備(背)五弓,只有身備五功。五功是指練習武式太極拳內傳的由著熟到神明的五步(層)功法或五個階段的練習方法。只有按這些練習方法和要求精研細悟和長時期的練功,才能達到武式太極拳的彼岸。而身背(備)五弓是其他拳種的練法,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定要辨清。
四兩拔千斤:
本應是“牽動四兩撥千斤”。四兩、千斤都是指的彼。意指打手時要集中內勁打擊對方勁根,從而達到牽動彼全局的戰(zhàn)略意圖。
立如枰準與活似車輪:
“枰”乃棋盤也,“立”乃廣義指行止坐臥,引申為行功走架及打手時要符合身法要求,由心知達到身知,就能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應敵變化示神奇。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武式太極拳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后,發(fā)人時除和彼接觸點接勁不動外,運化全在胸中腰間,發(fā)人全在腰腿。
蓄勁如張弓,發(fā)勁如放箭:
武式太極拳在內不在外。意指蓄勁時,內勁由手至膊膀脊柱返回腰間,就如人搭箭拉弓一般。“發(fā)勁如放箭”一句,是指發(fā)人時,內勁起于腳跟,注于腰間,形于手指,要有犀利感。運勁如百煉鋼??傊?,這句話是形容內勁蓄發(fā)的。
人剛我柔謂走,我順入背謂之粘:
人剛我柔的同時要我順人背,這樣就做到剛柔相濟,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人剛我柔不在外而在內,不在上而在下。
舍己從人:
1.意指對方來勢,讓你怎么還擊,你就怎么還擊。
2.就是內勁要隨著彼的“曲”就彼的“伸”。
利用運動的慣性,一般人發(fā)力會產生運動慣性,太極拳發(fā)力是相向發(fā)力即分陰陽,保持自身沒慣性給人利用,但順對手慣性縲旋發(fā)力,令對手產生旋轉而失控受制。
著熟:
“著”指按身法的要求練習,這里指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后,熟練地掌握武式太極拳論要求的練功身法。這個他人太要以強身為主。
懂勁:
何為“懂勁”。指在走架和打手對勁,勁由內換到身知了,做到五字訣所說的“神聚”了。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剛柔相濟方為懂勁。此時自然做到了全在胸中腰間運化,力從人借,不在外面,氣由脊發(fā),懂得了內開合。這個階段主要以防身為主。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神明:
由懂勁后,功練一日,技精一日,做到了“意氣君來骨肉臣”,逐步由拳理、拳法悟出做人的哲理,對事物、自然界都有了科學的思維。無俗則剛,修養(yǎng)達到相當高的階段,人的品味得到進一步升華,這個階段主要以修身為主。
釋五字訣中的“一身之勁,練成一家”:
指經過嚴格地按身法的要求,長時間地默識揣摸練習,舉手就做到,目有所視,意有所指,力有所達。就是外形和精氣神、意目力,做到了完整的統(tǒng)一,也就是周身一家腳手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