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先輩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的一門武術運動,具有很多鮮明的特點。陳式太極拳是的太極拳流派之一,在我們生活中也比較常見,那么陳式太極拳有哪些特點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以便更好的通過陳式太極拳進行學習吧。
1.太極拳是種意氣支配的運動
用意不用力可以說是所有太極拳的一個相同的原則,在絕大多數(shù)的太極拳理論文章中可以發(fā)現(xiàn)相關的論述,因而也是陳式太極拳的特點之一。太極拳的練習中,不能夠使用拙力進行運動,而是應該用意來指揮,用氣來驅使,終形成身體的運動,即為用意不用力。
2.太極拳是種身肢放長的彈性運動運動
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是身軀放長,含胸塌腰是以胸部作支柱把腰部向下松開拉伸放長;沉肩墜肘是手臂放長;松腰松胯和開襠屈膝,并使腿部得以圓活旋轉,是腿部在這種特定姿勢下放長的結果。所以陳氏太極拳的步法必須在圓襠松腰和開襠屈膝的姿勢下用旋踝轉腿來倒換虛實。外表看,是腿的纏絲勁的表現(xiàn),其實內部促進了腿的放長。
3.太極拳是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
纏繞的過程中伸縮其四肢同樣會產(chǎn)生一種螺旋的形象,不論開展的大動作或緊湊的小動作,千萬不可離開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太極勁。練習純熟之后,這種纏絲圈就越練越小,達到有圈不見圈的境界,到那時就純以意知了,練成緊湊不見圈的純熟功夫,所以順逆纏絲對立統(tǒng)一的螺旋運動就成為太極拳的第三個特點。
4.太極拳是立身中正,上下相隨的虛實運動
陳氏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必須分清虛實。動作能分清虛實的轉換,就可耐久不疲,這是經(jīng)濟的一種動力活動。因此,練陳氏太極拳時雙手要有虛實,雙足也要有虛實,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隨的分清虛實,也就是說,左手實(在做向下的動作時)則左足應虛,右側相反相同。這是調節(jié)內勁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此外,形成落點的虛中要有實,實中要有虛,從而處處總有此一虛一實,使內勁處處達到中正不偏。初學時,動作可以大虛大實,以后逐步練成小虛小實,后達到內換虛實而外不見的境界,這是調整虛實的深功夫。
5.太極拳是腰脊帶頭、內外相合的節(jié)節(jié)貫穿運動
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必須分清虛實,雙手要分清虛實,雙足也要分清虛實。這是調節(jié)內勁,保持中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此外,形成落點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從而處處要以虛一實,使內勁中正不偏。虛實靈換的核心在于意氣的靈換,同時要在“中土不離位”及內勁中正的情況下完成。練拳時必須做到“支撐八面,虛領頂勁,中心不偏,上下相呼”。
6.太極拳是相連不斷、滔滔不絕的一氣呵成的運動
太極拳是一個整體性的運動,雖然被分為了一招一式,但是這些招式之間其實是有連接的。練習太極拳的拳架,應該達到自然流暢,中間沒有斷裂與停頓的狀態(tài),這才能使你的太極拳練習達到好的效果。因而在我們的學習過程,首先就要注意老師演示時是如何進行連貫的。
具體的方法是在手法上遇到往復時,要相進折迭;在步法上遇到勁退時,要想一轉換;在開合收放時,要有收既是放、放既是收的意和勁。當然,這是在纏絲運動輔助下完成的。如果在發(fā)勁后出現(xiàn)了斷勁現(xiàn)象,就要將發(fā)勁的余意連接下去,萬一意斷了,則要把神連接下去。為了做到這一點,勁要有折迭轉換,動作要用意不用力,使收放統(tǒng)一的身法如長江大河之流水滔滔不絕。
7.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
太極拳強調柔的特點,即便不練習太極拳的人也是知道的,但是太極拳柔中帶剛的特點卻沒有太多人了解。不過要學習柔中帶剛的特點,首先就需要學會柔,因而在我們的太極拳練習中,需要摧毀身體中的僵勁,讓你能夠自然地放松下來,使之化柔。
此時的要點是在柔軟的基礎上,向著更有彈性地剛勁發(fā)展,這個剛不是鼓勁而產(chǎn)生地僵勁的剛,而是由松開和放長而產(chǎn)生的富有彈性的剛。因為,肢體的放長,并不斷的螺旋運動,就可產(chǎn)生這種剛勁。因此,捧勁剛。這樣繃緊中能搓揉的與柔軟則在內就愈堅剛。所謂:“陰則柔,顯則剛”就是這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