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極拳是現代人的養(yǎng)生拳法,24式太極拳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太極拳的特點是意氣的變化,通過意氣變化能充實丹田,使內氣周流順暢,下面隨著24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24式太極拳以意領氣以氣運身
太極拳是以自我肢體鍛煉為主的養(yǎng)生修煉方法,講究形神一致,動靜結合,意氣相依,內外兼修的運動。
太極拳因其動作舒展輕柔、動中有靜、圓活連貫、剛柔相濟、形氣相隨,同時對百姓來說容易掌握、效果明顯,所以創(chuàng)立至今廣受大眾歡迎,也是較為普及的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方法。
中醫(yī)認為,氣為人體各功能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并為人體各部分溝通協(xié)調樞機。所以氣的調理應放在鍛煉的重要地位,強調調理氣機,以養(yǎng)周身。太極拳以呼吸協(xié)同動作,氣沉丹田,以激發(fā)內氣營運全身。
太極拳運動要求呼吸配合動作,內外協(xié)調一致,身體保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達到理想的養(yǎng)生效果。
中醫(y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源泉之根。肺、腎協(xié)同,則呼吸細、勻、長、緩。這種腹式呼吸不僅可增強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同時可益腎以固護元氣。丹田氣充,則鼓蕩內氣周流全身,臟腑、皮肉皆得其養(yǎng),內外上下皆得其調。
同時,形體是氣和神產生存在的物質基礎,所以養(yǎng)生還須保養(yǎng)形體,使之健全并與氣和神相協(xié)調,因此形體的修煉也是很重要的。動形體,以行氣血。動以養(yǎng)行是太極拳的一個基本特點。
氣經任、督、帶、沖諸經脈上行于肩、臂、肘、腕,下行于胯、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氣復歸于丹田,所以周身肌肉、筋骨、關節(jié)、四肢百骸均在氣的推動下得以運動,從而使其功能得到鍛煉,達到活動筋骨、疏通脈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通過太極拳的腹式呼吸,能提高心肺功能,在太極拳實戰(zhàn)中,運用丹田的力量,實現四兩撥千斤。
太極拳訓練中意和氣如何變化
意
太極拳強調用意,更重視意念、意識的訓練。當意、氣、力統(tǒng)一時,會形成獨特的亦剛亦柔、有快有慢、打化和一、收放自如的太極勁。
不同的階段,意識、意念的訓練也不相同。太極拳的意首先要排除雜念,做到放松、入靜。
太極拳講究的是用意不用力,這里所說的力不是完全不用力,而是不要用蠻力,太極拳是門武術,完全不用力也無法實現技擊和推手。
1、把意念集中在動作的規(guī)范上。
2、把意念集中在應敵策略及技巧上。
3、假借外物,使功力與動作的氣勢增強。
4.意念集中在思想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修煉上。
氣
各門功夫都把氣列為不傳之秘。陳式太極拳通過靜氣功的四步功法聚集內氣,打通大小周天后,在丹田內轉的帶動下,采取逆式呼吸與動作配合的方法,要求呼吸均勻細長,吸要深,呼要盡,讓肺部大的收縮與膨脹,以達到新陳代謝、吐故納新、加快血液循環(huán)之目的。
24式太極拳的特點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tǒng)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
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yǎng)生學﹑醫(y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有些武術可能更適合男性去學習,而太極則不然。太極拳適合各個年齡層次,沒有男女區(qū)分,很多人都能學習。因為太極拳拳式并不難,很容易學會。而且太極拳出拳速度較慢,動作比較柔和,不需要花多大力氣。它講究的是意、氣、形、神相結合。
太極拳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專利。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yǎng)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并從中獲取各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