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tǒng)武術,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當今人們通過學習太極拳教學能強身健體,陶冶情操,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沒有人群限制,我們今天隨著陳氏太極拳,學習陳氏太極拳外三合的內容。
陳氏太極拳外三合指的是什么
太極拳屬于武術中的內家拳,其與其他武術不同,不僅重視外在姿勢,還要修煉內在。
一、肩與胯合
肩與胯合是太極拳術中根節(jié)與根節(jié)相合相系的一種代表,它講究肩與胯合于一條直線上,并有正斜之分,正線是左肩與左胯合、右肩與右胯合,合時形成一條正直線,太極拳稱它為“四正勁”;斜線是左肩與右胯合、右肩與左胯合,合時構成一條斜線,太極拳稱之為“四斜勁”(又名“四隅勁”)。
陳氏太極拳動作以弧形和曲線做劃圓為表現(xiàn)基礎,體內勁路以《河圖》《洛書》中的奇數(shù)與偶數(shù)生成變化之數(shù),按八卦的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個方位的爻位變化為依據(jù),縱、橫、斜、正互相綜(卦)、錯(卦)交織著,以中央五數(shù)為中心構成九疇,內含勾三、股四、弦五運動方式借于人體,勁路按照依次連三方和隔次連三方及其開中寓合、合中寓開的運動方式,促使內勁在體內串宮換位,形成了肩與胯合的表現(xiàn)。
練習陳氏太極拳要做到內外三合,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陳氏太極拳的外三合,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協(xié)調性。
綜卦為圓,錯卦為方,肩與胯合中的雙肩、雙胯相吸相系與相互傳遞的方式符合太極易理中巽兌相綜、震艮相綜之爻卦變化,左肩與左胯合、右肩與右胯合,符合震兌相錯之爻卦變化;左肩與右胯合、右肩與左胯合,符合巽震相錯之爻卦變化。
按《易經(jīng)》中的術數(shù)變化角度來看,由于雙肩(二、四)或兩的相系相連及相照相合,雙肩與雙胯之正中間形成一條橫向穿叉往復運動的傳遞勁路,構成《易經(jīng)》術數(shù)中的“勾三”借助于人身;在左(右)肩與左(右)胯相合時,肩井穴和氣沖穴之間合出一條豎直不偏的勁路,構成《易經(jīng)》術數(shù)中的“股四”借助于人身。
再有左(右)肩與右(左)胯相合時,由上到下、由左(右)到右(左)合出一條斜的勁路,構成《易經(jīng)》術數(shù)中的“弦五” 借助于人身。由此不難看出《易經(jīng)》術數(shù)中所講究的是綜卦為之圓,錯卦為之方,肩胯相系相合的旋轉,則是綜錯之卦借于人身的體現(xiàn),從而促使身體內外利用開中寓合和合中寓開的三角形運動方式,形成了陳氏太極拳運動中術數(shù)變化和畫弧走圓的基本概念,也是太極拳中方圓相生的規(guī)律所在。
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常練太極拳的人不僅精神面貌好,而且氣色佳,充滿正能量。
二、肘與膝合
外三合中的肘與膝合,是太極拳中中節(jié)與中節(jié)相合的一種代表。在太極拳運動中,以腰為主宰,要求肘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不但上下呼應,還要求肘與膝相合相照、相隨相連,以利于周身的環(huán)抱和協(xié)調,太極拳講究一動周身無有不動,因此,在旋轉過程中,肘與膝的旋轉必須一致。一致的表現(xiàn)在于肘部曲池穴和膝部內虎眼的氣機打旋同步進行,這是中節(jié)與中節(jié)相合的關鍵所在,學練者不可不知(肘與膝合中的肘部、膝部動作要領參看前面關于肘、膝部分的論述)。
三、手與腳合
陳氏太極拳訓練過程中,注重勁由內換、勁力協(xié)調連貫,節(jié)節(jié)蛹動、傳遞貫串,以腰為主要動力,形成根節(jié)催(肩胯)、稍節(jié)領(手足)、中節(jié)隨(肘膝)的運動法則,引導內勁出入有序,連綿不斷。
詳而推之,陳氏太極拳運動的出勁要領是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領勁;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足領勁。這就是陳氏太極拳梢節(jié)領勁的原理。所謂領勁,指的是勁領起即可,猶如騎自行車和兩輪摩托車的手把那樣,雙手在放松協(xié)調狀態(tài)下把握方向,就是動力(催勁)自后向前。
待動力催到前方(稍節(jié))時,自然會出現(xiàn)一種領勁,使其勁隨著意念設定的方向而運行,領勁須自然,不可刻意追求,否則,勁領的太過則會導致關節(jié)和肌肉緊張發(fā)硬,容易產(chǎn)生橫氣,關節(jié)轉動不靈活,氣血不能順達,影響了節(jié)節(jié)貫穿的質量。如果勁領的不及,則會導致動作松懈無力,把握不準方向,毫無生機可言,起不到領勁的效果??傊肿泐I勁力度要適中,方向才能準確無誤,達到勁貫稍節(jié)的要求。
外三合中的手與足合,是陳氏太極拳運動中稍節(jié)與稍節(jié)相合的一種代表,尤其定勢時更要求如此。在陳氏太極拳運動中,以腰勁的旋轉為公轉,促使手足在協(xié)調的前提下做自轉動作,其中手與腳不但旋轉一致,而且要求在自轉中有相照相合、相吸相系、相隨相連、合拍與扭標等動作。
手與足相照,是指手足方向、角度一致并上下相照;手足相合,是指手足運動時在相照的前提下有相合之意;手足相連相隨,是指手足運動在相合的前提下旋轉一致;手足合拍,是指手腳合擊的動作(如拳勢中的“擦腳”“翻身二起”“旋風腳”等。);手足扭標是指拳勢中手腳左右分離時,合勁依然不丟,形成蓄勁狀態(tài),即內勁欲合先開的動作(如拳勢中的“雙擺蓮”、“十字擺”、“當頭炮”等)。
陳氏太極拳的要領
一、陳氏太極拳系內家拳,力出于骨、勁于筋,不求皮堅肉厚,而求氣沉骨堅,故無張筋錯骨之苦,無跳躍奮力之勞,順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為返本歸原之功夫。
二、練陳氏太極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確,則進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覺。學者宜細心體味之。
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鐺,到老無成。有十年陳氏太極拳不如三年外家拳譏。故第一須勤,第二須悟。功夫如何,視智慧如何。但勤能補拙,須自勉之。
四、練拳時呼吸不要勉強行深呼吸。功夫純熟,自然呼吸調勻,否則有害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