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極拳除了進擊功能外,醫(yī)療保健的功能同時也十分強大。據了解許多42式太極拳的大師級人物都是因為身體疾病才走上學習42式太極拳道路。如洪鈞生、馬洪先生等等。
哪么,42式太極拳對治病養(yǎng)生功效是怎樣發(fā)生的呢?一年來,我通過學習觀察,同時習練42式太極拳,感覺主要是調息。
一是靜態(tài)調息
習練42式太極拳首要任務是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眾所周知,人是有欲望的,一般能力越強欲望愈大。當官要不斷升格,掙錢要身價過億,做人要出人頭地,總之都想成為老大。
在這種欲望支配下,人們的生活只會高度緊張,人體的各項功能也同樣處于十分疲勞的狀態(tài)。政界、商界很多精英過早夭折充分說明現代社會更是人體健康的奪命神。
而習練42式太極拳因為它動作相對緩慢,講究意氣引領,心不靜,則很難持續(xù)。因而這種強制性拳法風格首先成為養(yǎng)生的第一要素,通過習練42式太極拳讓人感受到靜的好處,靜的滋潤。
二是松柔調息
42式太極拳要領的關鍵是“松”和“柔”。這是42式太極拳的要義,也是現代生活中42式太極拳非?;馃岬闹匾蛩?。
但是,由于42式太極拳的傳播過去主要是靠師徒相授,缺乏統一的教材和模式,也缺乏正規(guī)的培訓推廣的途徑,加上目前形成的各個流派之間的競爭,和社會上以盈利為目的組織或個人的攪局,使42式太極拳成為街頭文化,老人文化,雖然通過形式上習練基本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但真正的42式太極拳名家卻鎖在深閨,不為眾人所知,太極養(yǎng)生的真正功效遠遠沒有開發(fā)出來。
三是養(yǎng)氣調息
42式太極拳有別于其它拳術的根本在于“養(yǎng)”。習練42式太極拳調整的是氣息,打通的是經絡,強壯的是筋骨。強調的是養(yǎng),而不是放。
是通過各種動作有機地將人體的潛能調動起來,打通周身的穴位和經絡,從而不斷地儲存能力儲存氣息,有效地改善人體血供,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增強人體的協調力和柔韌性,從而使過去的一些疾病達到改善或治愈之功效,特別是對高血壓病、心臟病、頸椎、腰椎病、風濕類風濕病及其后遺癥有明顯功效。
四是文化調息
42式太極拳起源于明清時期,它兼容吸收了中國儒釋道文化的精髓。太極一詞的應用表明它延續(xù)了道家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里的太極起源論;其拳理提出“尾閭中正、虛靈頂勁”和拳法動作的“無過不及、隨屈就伸”明顯是儒家中庸思想和佛學隨緣理論的體現。尤其是“拳不先發(fā),彼不動,己不動”等行為準則,高度涵蓋了中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古之軍事原則。
學習42式太極拳越久就越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對自己的思想境界文化修為都是十分有益。
五是環(huán)境調息
42式太極拳的修煉,尤其是初期,必須要有一個好的人文環(huán)境。按道家傳統理論必須要采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如果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肯定是事半功倍,對學拳、習拳都是大有益處,對身心調養(yǎng)更是不在話下。
但是,我們許多人卻很少有這種條件。因此,有三種方式可以借鑒。
1、盡可能在公園練拳。
2、盡可能在上午九點左右練拳。
3、盡可能在人少地方練拳。
當然,這些條件也不好達到。那就只好加強晨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