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極拳全套共分4段:
第一段
右攬雀尾
由13個分動組成,前12個分動具備了楊式輕靈穩(wěn)健、和順安舒的特點。第8分動“轉(zhuǎn)體下捋”,兩掌只捋到腹前就做“轉(zhuǎn)體橫臂”、“弓步前擠”了,而不是兩掌捋到腹前再向后擺舉。
在第一段動作中,大部分是吸收了楊式太極拳的動作理念。
這個捋當然有向下牽引之意,屬虛著。待對手想掙脫還沒得勢之際,我借勢弓步前擠把對方發(fā)出去,這是實。到第13分動“丁步按掌”為吳式特點,要求按掌時要展指凸學,只有“展指”才能有氣貫指尖的感受,而“凸掌”又是與氣下沉密不可分的。
然而,不少人把這個分動混同于“四十八式”的左單鞭“丁步勾手”了,丟掉了“丁步掌”這個分動。
1、提手
為楊式風格,右左掌上下形成合力撅敵臂,定勢時垂肘微往前推送,這才符合本式的攻防含義。
2、撇身捶
也是楊式風格,但“弓步撇拳”一定要以肩關節(jié)為軸,多半習者習慣以肘關節(jié)為軸,這樣動作顯得拘囿,降低了撇打力度。
3、捋擠勢
也是楊式風格,許多人擠式還能做出來,而捋式就特點不鮮明了。值得提醒的是,這里的捋是收腳后捋。對手的拳或掌擊來,我兩掌順勢黏其腕和臂,結合收腳弧形牽引,使其撲倒:若對方掙脫,我則乘機上步,雙掌搭腕前擠,將其發(fā)出去。
第二段
1、開合手
是孫式典型動作,在轉(zhuǎn)體時多用“開”、“合”與下式相連。值得注意的是“開”時宜吸氣,“合”時宜呼氣,多數(shù)習練者在開合時易犯憋氣的毛病。
2、右單鞭
也是孫式風格,它的特點是雙掌轉(zhuǎn)向外,如捋長竿似地向兩側分開,右腿成右側弓步。注意兩掌不可平均用力,定勢時右掌為實,左掌為虛。
3、轉(zhuǎn)身推掌
也是孫式太極拳“邁步必跟”的風格,一定要掌握“跟步按掌”和“轉(zhuǎn)體舉掌”時兩腿的虛實轉(zhuǎn)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轉(zhuǎn)體重滯的毛病。
4、玉女穿梭
下肢仍為孫式“上步必跟”的腿法,定勢采取了楊式的“弓步架推”的掌法。需注意的是,上架掌屈肘向左或右畫平弧旋腕時,有些人錯誤地將腕旋到了另一側肩頭。
其實“上步收掌”應收到同側肩的上方,只有這樣待“弓步架推”時才能螺旋架掌。
因“跟步擺掌”與“上步收掌”已完成掛帶對方手臂的著數(shù),如果“收學”收到肩另一側,被掛帶的手臂將輕易地脫離,“弓步架推”就失去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