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功夫勁道如同涌和浪
涌和浪的形成
水不動時水面是平靜的,水隨著水平線向上移動或移下。我們在海邊,看見涌向海面推擠的起伏波動時,并非海水跟隨涌向前移動,這只是光學上的幻象。
水的位置是完全不改變,只是水的分子在原地作圓周旋轉(zhuǎn)。海水的波蕩是因能量推動海水起伏波動,而能量能向前傳遞形成了涌波濤,這些能量可以傳遞很遠的距離。
根據(jù)羅德島大學海洋工程系一項實驗報告;首先測量涌的能量,再由南極洲到阿拉斯加追蹤一組涌,以漂浮感應器觀察這組涌,行進一萬里追蹤觀察后,發(fā)現(xiàn)涌在傳播的過程中,其能量的消耗只是10%而已,剩餘90%的能量拍擊海岸后變化為浪花才散失。
涌的形成,大多數(shù)由風吹動海面之間產(chǎn)生磨擦力造成的,風勢越強或越久,涌就越大。
涌的能量可挾帶數(shù)千噸力道,能把萬噸重的船只受到極大涌的撞擊時,都會翻覆卷人海中。
當涌向前波動時,在任何時刻碰上回頭浪的剖擊,礁石或物體的阻擋,往往這些阻力都會形成浪。而浪頭也可能摧毀任何物體,包括堅固的船隻,因此能量集中釋放是十分危險的。
涌有長和短的勁道,以不同速度行進,長涌往往比短涌快,因此短涌在前面時,長涌在后自然會追上短涌,兩涌便會重疊在一起,由一個小涌結(jié)合另一個涌便演變?yōu)榇笥俊?/p>
因此造成涌的能量越多,涌就越大推的越高,越高就越不穩(wěn)定,在無法支撐自身的重量時,隨時隨地可能形成破浪,后終於塌下,這一剎那間釋放所有的能量,消失海中。
另一個因素也能使涌變得更高,當海洋中的涌向前行進,把能量帶到了岸邊,因海邊較淺產(chǎn)生比較強勁的潮流,能量往往會被潮流推且增強。
涌便越推越高,更劇烈波濤涌向海邊,在回頭浪和涌互相推擠下,形成了浪花流失在沙灘上,這是我們海邊所見一波又一波接連的涌和浪。
在羅德島大學海洋工程系有一項測計報告;太平洋中有一區(qū)叫喬治沙洲(Georges Bank),喬治沙洲是一片較高陸棚,是深海中少見廣闊的淺水區(qū),由於海水較淺,當涌進人喬治沙洲時,就像涌遇到淺水的海岸一樣,會被推且增高,涌就會在海洋中劇烈波濤。
當涌衝上岸時,便會形成浪翻滾沙灘上,因沙灘比水平面高,浪潮必然回流海中,同時把沙灘上的物體順勢帶入。
如何落實
按式與涌泉—重心由后腳前移, 后腳先發(fā)動是由涌泉起,當重心移過尾閭時,后腳之實腳必須由實腳變換為虛腳,而前腳因虛腳變?yōu)閷嵞_,做到二氣分陰陽,才知道其奧妙用。
在這一段移位的過程中,實腳的涌泉恰如涌的形成,如一個涌的波起。當感覺有阻力時,便引勁落空,落下涌泉,正如回頭浪引入涌中似的,發(fā)勁象似推波助瀾把對方發(fā)出去了吧。
(涌向前波瀾時,在任何時刻碰到回頭浪的推擊,回頭浪由上翻騰落下捲入涌中,順回頭浪的來勢融合涌的動力,不斷互相推動及回送,此時涌結(jié)合回頭浪順勢向上捲起,形成了浪。)
一碰就出去—這一碰把人打出丈遠,又不痛不癢,是鄭子太極拳獨特的功夫。太極拳一碰就出去,和在海邊觀測涌和回頭浪又有何關(guān)系?
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吧!大家都能背誦這一句名言: “其根在腳,發(fā)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和鄭師爺體用全歌告誠: “涌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 相信也都背得滾瓜爛熟,知道其根在腳及涌泉的重要性。
但別把這兩句名言當作口頭禪,沒有真誠認真的去落實,把他忽略了。什麼是落實;簡單說 “知道了,真誠去做。” 為落實也。
由后腳 (實腳) 向前移,實腳的涌泉像來勢的涌,如涌泉之水由地面向上涌起,丹田有如平靜的水,無動相,相不外露。
但看不見的氣像海中的涌,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涌動,是氣如海水中的能量不斷蠕動,當感覺有阻力時,這一剎那便必須蓄勁,蓄勁是內(nèi)蓄,是氣蓄,把對方的勁和氣引下。
所謂勁到身前始蓄勁。能使對方的陽勁化為陰,採取先陰后陽,引進落空,太極拳勁法接勁也。
(有如涌使回頭浪翻騰落下,由強轉(zhuǎn)弱,被引人涌中。)引進落空把對方的勁和力,回旋及反送回對方,是借助對方的力,不用自己的力打人。
(似如把回頭的浪,順著涌的來勢不斷的回旋推動及反送。)此時尋找對方之弱點,掌握這一個機,配合自己全身張滿弦的弓,有不得不發(fā)的勢,從聽勁中掌握對方的動作跡象。
其機在得機得勢及時間和空間上的配達,順著自己的氣,帶動橫隔膜的下降,使身體內(nèi)的元氣、真氣引下丹田。
把氣往下至尾閭,河車倒運渡命門,到夾脊,變成牽動往來氣貼背,配合九轉(zhuǎn)玄功、橐龠功,由下向上引,融合自己的神、意、氣、勁、勢,此時發(fā)勁如放箭,把對方拋出。
(有如順勢把回頭浪融合涌的能,互生互濟,由下向上不斷的回旋,互相的推擠,推到高點,形成浪花。) 發(fā)勁只不過是神到、意到、氣到、勁到、勢到,就能把對方變成浪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