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它深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們,因為它有自身的獨特之處。無論是哪種拳術的反展,都與它所在的國家密切的聯(lián)系著。可以說太極就是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發(fā)揚光大的。
太極拳的思想可以說包含著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
太極拳原理與修練:
《太極拳經》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對太極拳而言,動之則為陽,靜之為陰;實者為陽,虛者為陰;攻者為陽,守者為陰;剛者為陽,柔者為陰。因此,太極拳的精髓即是處於陰陽、動靜、虛實之間的相互變化。而其奧秘,則在於永遠處於變動開合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必須遵守平衡,即是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太極拳的特點是輕靈、貫串。
《太極拳論》中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xù)處。其根在腳,發(fā)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梢姡珮O拳強調整體運勁,而這種整體運勁必須符合輕靈、貫串的原則。而運勁中要求符合以養(yǎng)氣蓄勁,精神內斂,意氣存於丹田的修練方法訣竅。才能由熟入精,由精入妙,由妙入神,后而達到形神合一的高境界。但是,這一切均須從基礎做起。就是要求學者必須嚴格的做到以下幾點:
一、需要選擇正確的老師,然后得到正確的知識。
二、必須認真、刻苦、持之以恒的修練,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
三、必須努力提高理論知識,努力鉆研技術。這是使自己升華的條件。
在修練中必須嚴格地使自己達到以下的要求:
一、中正:心氣中和,神清氣沉,始終保持精神內斂的要點。務使每個姿勢務必達到端正,不能有偏斜的傾向。要使自己達到中正的要求,必須保持頂頭懸。
二、安舒:修練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姿勢的順暢,關鍵在于動作的均勻。。
三、輕靈:輕靈是相對遲重而言。練太極拳不能用拙力,用拙力則易失於偏倚。
四、圓活:圓活是要求動作必須圓滿、靈活。必須避免笨重、遲滯等弊病。進退開合均須自由、順暢。
太極拳的借力打力:
“借力打力”原則是太極拳技擊技法的重要原則,也可以說是根本原則,有人把,“借力打力”原則理解為“化力打力”是錯誤的。
“化力打力”是指化解對方的來力然后再打擊。分一化、二打兩個過程例如采用勾、掛、格、擋等化解方法后再打擊對方?,F(xiàn)在的散打和太極推手中都有這樣的打法。這種打法不是太極拳法所要求的,是不符合太極拳理的。“借力打力”原則至少有兩點是與“化力打力”不同。
其一,“化力打力”是兩個過程即化了再打。而“借力打力”是一個過程,“借”就是“打”要明了這一問題還要從太極拳理法談起;太極拳理認為人體是一太極,包括陰、陽兩個方面。“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剛柔內外虛實靜動松緊圓方都是陰陽的具體表現(xiàn)。練太極拳就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使之對立統(tǒng)一,達到陰陽和濟化而合一,使自身形成真正的太極體。所謂“氣遍周身不稍凝”、“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都是太極體的運動狀態(tài);在技擊上,大極拳理把對立雙方看做是兩個獨立的太極體。要求在意識上做到“彼此之力不混合”“你是你,我是我”,對方用力打來,我只是在保持自身太極體完整的前提下迎接對方,也就是;意在阻止對方改變我大極體狀態(tài)或對我太極體進行損害的企圖,僅僅使對方之力作用于太極體表層而不能傷內.所謂“無凸凹處”,更因為我太極體是運動的,對方的力就如同打在飛轉的車輪上,即所謂“動似輪行”,那么,打來的力越大。其自損程度越嚴重:
其二,“化力打力”具有主動打擊對方的意思。而“借力打力”是不存在主動打擊對方的意思的.太極拳運動的唯—目的是保持太極體陰陽對立統(tǒng)一。絲毫沒有取人的意思,太極拳技擊是一種積極的防御,在兩個物體激烈地碰撞時,誰能保持自己不被改變。那么對方就一定被改變,太極拳“借力打力”;原則就是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使對方自作自受。
真正的太極拳永遠不打人。它不欺弱,也從不畏強暴,現(xiàn)在有些人在推手中一心想推人,先將意“埋”于腰或足,對方推來,就用腰或足化解對方之力,然后用力推擊對方空虛之處,這一方法盡管有效,但無異于笨漢爭斗,是與太極拳“借力打力”原則相違背的,正如拳論所云:“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