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極拳的練習講究的是松柔,同樣也是太極練習的原則,我們只有掌握住這些練習的原則才能更好的學習太極拳。太極拳講究的地方有很多,包括練習的各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自身的注意點。
太極拳的練習是一個漫長的練習,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心理準備才行。
健康強壯是每個凡俗之人常常會有的愿望。我因體質(zhì)欠佳,又為名利所惑,做事常感心有余,力不足,便對健康更多了一份珍惜與渴望。
昔賢曰:“松有千年之固,雪天一時之堅。若植松與腐壤,不期而必蠹;藏雪與陰山,歷夏而不消。”可見養(yǎng)生在人不在天,亦不是可有可無之事。于是,學中醫(yī)的我篤信養(yǎng)生。養(yǎng)生之道亦為天資不敏的我所鐘愛。我相信,靠自己的努力,堅持不懈,必能與強健結(jié)緣。
有一句話說的好,生命在于運動,這里就充分的體現(xiàn)出了運動對于生命的重要性。
打球、跑步、登山、游泳這些項目固然能活動筋骨,抖擻精神,但因形式劇烈,消耗體能,不易堅持長久。東漢華佗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生非活潑好動之體,性格柔靜,便喜太極之靜中有動,動中御靜,于徐徐緩緩的運動中暢達呼吸,調(diào)和氣血。初學競賽套路二十四式入門兒,嘗到些許滋味,但練得久了,又常有意不能深入之惑。
后得知金老師每日清晨在元大都公園練拳。經(jīng)中武培訓中心教練陳明柱老師的介紹,遂有幸得以與金揚眉老師學拳。
學拳開始的時候,很多地方不能熟悉這也是很多太極拳者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
太極不是舞蹈,不是體操,學會動作的樣式就可以,重要的是感悟其中的意境。”對于初學者來說,關(guān)鍵的是“松靜”。就是要周身放松,頭腦清靜。這“松”要先“松心”,再“松身”。一起勢,便要心意放松,寧靜,而后,放松全身的大小關(guān)節(jié),不僅要松腰松胯,而且要松肩松腕,松膝松踝,直至松至每一個小指(趾)關(guān)節(jié);不僅要關(guān)節(jié)放松,肌肉放松,筋骨放松,整個氣血,神意都要松,只有松透身心,才可以天真之神氣,將全身之氣血鼓蕩起來,才能將拳打得踏踏實實,有滋有味兒,也才能體會到拳中的真意。所以,太老師說:“大松大軟是太極拳的寶貝。”
“松”既是將濁水摒除,這樣,它才有空間吸納潔凈之水,人體先天的正氣才能得到滋養(yǎng)。
明白了松靜的道理,這“松”卻是不易做到的。初學的我們,常常一起勢,全身便較著勁兒。特別是越想放松,便越是松不下來;越想做好,動作卻越僵硬起來。
金老師不著急,常常耐心地啟發(fā)我們?nèi)ふ液腕w會“松”的意境。他說,“松”下來的勁兒是很大的。比方,醉酒的人常常身重無比,幾個人都架不動,就是因為他的整個身體都是放松的。松,是松沉,松而不懈。所謂的“松掉”也不是丟掉,沒有了,而是要用內(nèi)在的神意去貫穿,將身勢鼓勵起來。
他常常以身邊的事物取類比象,幫助我們?nèi)ジ形蜻@拳中的韻味。比方,他去買豆?jié){的時候,看到豆?jié){在袋子里的那種松彈的狀態(tài),就會聯(lián)想到太極的“柔彈”之力。他說,練太極是在練柔彈,要周身布滿拳意,要有全身無處不彈簧的感覺!看到“麥當勞”門前充氣的卡通形象在風中搖曳,他說,“氣宜鼓蕩”,就是要有這種穩(wěn)健飽滿的氣勢,還有,[泥石流]從山上滑落下來的那種自然,磅礴,勢不可擋的感覺也是這拳所要的。
他在看“動物世界”時,會從老虎行走的姿態(tài)中,體會太極的步法。他說,所謂的“貓步”,確切地講,應該稱“貓行虎步”,就是上步要松沉、自然,像貓走路一樣輕靈,似虎跨步一樣雄健。這樣打出的拳才會有穩(wěn)健莊重的氣勢。即看似輕靈而又極沉重,看似動宕而又極安靜。
興趣是好的老師!與金揚眉老師學拳,沒有太大的壓力,也不拘于固定的模式。他從不刻意要求或規(guī)范我們的外形動作,而是根據(jù)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話語不多,點到為止,卻總能給我們適時恰當?shù)奶嵝?,使我們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慢慢領(lǐng)略這拳的意境。
就在這樣的平平淡淡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長長的一百一十五式套路逐漸為我們所記憶,所熟悉、松沉、舒展 的風格也日復一日地滲透到每招每式中,拳意慢慢上手。我們漸漸品出了練這套拳時踏踏實實、舒舒服服的感覺,而不是練過之后的氣喘吁吁、腰酸腿疼。拳友們常常不約而同地感慨:練這拳舒服,雖然長,但不累!
就在這樣的不知不覺中,心性比從前沉靜了,字寫得也有了些力度;還有,許多東西在不經(jīng)意中記憶深刻了;身體上的一些小毛病也不藥而愈;做事時,覺得精力充沛了……有時便會想,或許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都得益于堅持練拳吧!
有了興趣,嘗到了甜頭兒,便容易堅持。于是,從溫暖躁動的初春,到烈日炎炎的盛夏,從涼風習習的金秋,到朔風凜冽、白雪皚皚的嚴冬,每天清晨,我們都在與大自然的親和中靜靜地用心去“描繪”這套拳,在盡情享受陽光、空氣、綠樹、紅花、秋葉、白雪的同時,體驗著打這拳時,穩(wěn)靜松沉,身心舒泰的那份怡然與快樂!
這拳的套路雖長,又有許多重復的動作,但練起來并不覺枯燥。夏天練有夏天的味道,冬天練有冬天的感覺。春風化雨,金秋送爽,在歲月無聲的流淌中,在默默的堅持中,我們感受這拳的魅力,愈練味愈濃,愈久愈香甜。
人們常說:“功夫在拳外”。心中的內(nèi)涵豐富了,拳味兒也就濃郁了,莊重了。也慢慢懂得了,練這拳原不在外形、不在樣式,而在內(nèi)涵,在氣勢,說到底練的是心性,是智慧,是靈覺……那些文字樸實無華,卻記錄了太老師練拳時的真實體悟和切身感受;使人常讀常新。
強調(diào)“攬雀尾”
棚、捋、擠,按須認真。做“按”的動作時,勁是“起于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還有,要以神走,以氣化,以腰領(lǐng);不是“坐腕”,而是“松沉腕”,因為“坐”是死的,而“松沉”是活的;太極拳練的是機智、靈敏,所以要時時處處講“松活”……這些話,讓我們在不能同他一起練拳時會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