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特點是一個圓,即打拳是在一個圓里。要想畫好這個圓就的要做好粘連沾,這便是小編今天要講的。太極拳教程中會如何講解呢?粘連沾在太極拳中有何重要地位呢?下面跟著太極拳一起學習一下吧!
何為“沾連粘隨”
“沾粘連隨”也寫作“粘連黏隨”,這是太極拳基本的技術勁法和基本的功夫,不僅在推手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在套路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沾粘連隨”在技術上主要的作用是在膠著(推手)狀態(tài)中能隨時隨地摸住對方的底,又隨時隨地協(xié)調(diào)自身變化適應的姿態(tài),從而達到知己知彼、掌握主動、見機而為、牽動四兩、以巧制勝的目的。
在散手較技中,感應對方變化,采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騰挪閃展、避實就虛、見隙而入、化打結(jié)合、節(jié)約體能而克敵制勝的戰(zhàn)技方法,就是“沾粘連隨”技術理念的體現(xiàn)。
這個概念,在不同的拳術中都有共同的技術內(nèi)核,這是由武術技能的本質(zhì)決定的,只有在太極拳練習中做到粘連沾才能提升到武學的另一個高度,這也形成了太極拳運動的特色。
“沾粘連隨”四字具體作用和勁感是什么?拳論上有個解釋:“沾者,提上拔高之謂也;粘者,留戀繾綣之謂也;連者,舍己無離之謂也;隨者,彼走此應之謂也。”其基本含義是“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沾”有收提之意,將來勁引拔,使對方重心浮動,失其平衡;“粘”有聽拿之意,既不發(fā)勁,也不脫離,使對方走也不得勁,抗也不得勁;“連”,舍己從人,可于退化中牽動其根而仆;“隨”,彼走我進,可于前進中不等對方勢順逼其出局。
此為知覺運動,須細心體察,經(jīng)久磨練。
太極拳的練習要求是連貫,動作要柔和,太極拳的多年的傳承,雖說招式有變化,但是其核心沒有改變,粘連沾的練習是學好太極拳的重要基礎。
與“沾粘連隨”相反的是“頂匾丟抗”弊病。“頂者,出頭之謂也;匾者,不及之謂也;丟者,離開之謂也;抗者,太過之謂也。”若是這樣,我處處被動,為人所制。因此這正、反四字,對推手、對懂勁、對松柔、對健身、對練好拳架都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要做到“沾粘連隨”懂勁的感覺,必須先存“舍己從人”的心態(tài),在心理上做到松、空、容的虛凈狀態(tài);在肢體上,筋、骨、皮、肉、毛(汗毛)做到大限度的松弛,能松透則能機靈、能沉重、能沾粘連隨。
無論是推手、練拳架,均需如此。“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連黏隨不丟頂。”這是王宗岳的一首《打手歌》,描述了這種運動狀態(tài)的技術方法。
這里的“不丟頂”,可理解為是對“粘連黏隨”進一步說明:注意不要丟了手、不要頂了勁。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否還可理解為:在這種運動狀態(tài)和技術方法運用中,還要始終留意“頂頭懸”和“不離腰頂”之要法呢?值得我們推敲。
如何能體會沾粘連隨的感覺
一、在技擊模仿、“無人打影”中感悟
武術的原始皆是單個動作的練習借以防身、技擊,太極拳也同樣有其豐富的技擊內(nèi)含。太極拳發(fā)展至今,不管是傳統(tǒng)套路,還是現(xiàn)代套路,所有的拳勢無一不是原始的技擊戰(zhàn)術的模仿,這是其永遠不變的定義。
所以在起初,我們通常都會模仿各位前輩的動作,不管怎樣還是可以有所學習的。
二、在開合屈伸中感悟
太極拳是以開合屈伸為主體的運動,太極拳的實質(zhì)是“開合二字盡之”。開合既有有形的開合,也有勁意上的開合。因此,開合是開中有合,合中有開。推手中利用開勁可達到入對方內(nèi)門,利用合勁可乘敵去而合,造成對方之背勢。
三、在與空氣摩蕩、與空氣如水的阻力中感悟
太極拳是練習放松的拳術,練到一定階段,全體松透,會敏感地覺出在空氣中運動的摩蕩,覺出空氣如水一般的阻力。原因是兩臂已松沉得極為沉重所致。如到此地步,就會在搭手間與對方沾,粘不脫,使其進退不得力。
而走架時能夠覺出空氣或空氣如水的阻力。同樣也能得到似推手的實感實效,做到能與空氣或與空氣如水的“沾、粘、連、隨”。如云手的云轉(zhuǎn)即是在與空氣、空氣如水的圓轉(zhuǎn)摩蕩中與之“沾、粘、連、隨”。
單鞭即是在與空氣、空氣如水的前進的阻力中與之“沾、粘、連、隨”。而走架時,越是松沉,兩臂在與空氣、空氣如水的摩蕩中越是纏纏綿綿,沾粘不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