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套套路的不同點
手型不同:孫式三十六手太極拳有卍字手,而孫式傳統(tǒng)套路無卍字手。所謂卍字手,五個手指分別成平、直、橫、環(huán)、鉤形,像一個卍字。
掌型不同:傳統(tǒng)套路的掌型是,五指自然分開,掌心內(nèi)凹程度較小。三十六手套路的掌型一般為豎掌,手掌與小手臂成90度,掌型為窩型掌:五指自然并攏,掌心內(nèi)凹稍大,拇指內(nèi)扣。
拳型不同:傳統(tǒng)套路的拳型是,四指自然卷屈,拇指扣于食指第二節(jié)上,并且大拇指夠中指第二節(jié),使拳面略呈螺旋面(《太極拳全書》第42頁)。而孫式三十六手太極拳不是略呈螺旋面,而是完全成一螺旋形。即拇指壓住食指第一節(jié),而中指又壓住拇指第一節(jié),無名指和小指緊握,成一個完全封閉的體系。食指第二節(jié)明顯突出,像一個錐子,打在對方身上,輕則傷筋動骨,重則斃命。這種拳型用于搬攔捶、栽捶、撇身捶等。還有一種拳型是:四指的第二節(jié)突出,拇指扣緊,這種拳型用于雙撞捶、雙碰捶。
在架式上,孫式三十六手太極拳套路中的“車輪手”、“鷂子鉆林”、“黑虎出洞”、“雙按掌(按萬斤)”、“雙托掌(托千斤)”、“風輪手”、“退步對捶”、“雙峰貫耳”、“跟步對捶”、“抱球”、“撇身捶”、“盤掌”、“提膝分掌”、“膝底搓臂”、“朝天蹬”、“雙碰捶”等式,傳統(tǒng)套路是沒有的。
在架式的名稱上即使相同,但在具體動作上或要求上也明顯不同。即使在外表架式上似乎相同,要求也不相同。下面舉幾個例子:
起式:二者都要八字靜立,全身放松,舌頂上顎,但傳統(tǒng)套路要求:“全身像立在沙漠之地,有向下松沉感,和一人立于廣袤沙漠,獨立守神,寂靜自然之態(tài),又有唯恐身體陷下之精神集中狀態(tài)。”(《太極拳全書》第539頁)而“三十六手”要求:全身像立在水波上,隨波上下,似達摩“一葦過江”。意守丹田,任身上真氣在全身自然流動。二者在意思上是相同的,但在文字表述是有差異的,意蘊也是不同的。
開合手:傳統(tǒng)套路的開手動作為兩手相對,指尖向上,分別向左右分開,開到兩虎口與兩肩相對而止,兩手與肩同寬。微停,目視前方。合手為兩手心相對慢慢向里相合,合至與臉同寬,稍停,目視兩手中間(《太極拳全書》第542頁)。而“三十六手”為升降開合:開時兩小臂成水平直線,合掌成一垂線。開的時候,指尖先開,掌根后開,開至兩個乳根處止(如果開大了,就是“散”了),兩手成一個太極;同時左足往下踩勁,右足微虛,身體上升,兩小臂仍為一水平直線,掌與小臂垂直。合的時候,掌根先合,指尖后合,成虛心合掌,兩個手心微凹,合成一個太極;同時,身體向下降(低架子要蹲下來蹲到底;高架子身體微向下即可)。升降開合時脊柱與地面成一垂線,直上直下,不前俯后仰,不左右搖擺(據(jù)陳健侯的再傳弟子說,他當初練成開合手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傳統(tǒng)套路為明手而“三十六手”為暗手。例如懶扎衣,三十手非但有卍字手,而一手要從另一手手臂下穿出,兩手成卍字手;并兩手以手腕為軸劃一個立圓(一個圓卍字),化手后隨即發(fā)出。其難度是較大的,用的是抹勁合并螺旋勁,力量巨大,而且變化無窮,對手往往防不勝防,故有“王手”之稱。
“三十六手”處處要求“平、直、圓”,而傳統(tǒng)套路無此要求
“三十六手”中有蓋面掌,如“如封似閉”,用手掌把對方封住后,即以手腕為軸,畫一個立圓,一個蓋面掌打過去。眾所周知,八卦打人一般不用手心面,而是多用手背的。又如立掌,本來是形意拳的掌法,要求從對面看不到手心,這一點在“三十六手”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的。“三十六手”中的鷂子鉆林、黑虎出洞、披身伏虎、白鶴亮翅等等,還有在形成動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貓洗臉”等,更具有形意的特點。所以我認為,“三十六手”更好地體現(xiàn)了太極、八卦、形意相結(jié)合的特點
四、兩套套路各自的作用
二者的目的同中有異。傳統(tǒng)套路的目的是: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三十六手”的目的是:強身、克敵、祛病、延年。二者都把強身健體放在首位,但“三十六手”把“克敵”放在比較突出的位置上。它在演練時,強調(diào)外示安逸,內(nèi)里“上弦”,似在與野獸搏斗。而傳統(tǒng)套路更強調(diào)的是修身養(yǎng)性。我看過李德印主講的孫式傳統(tǒng)套路97式的碟片,由邱惠芳演練示范,其動作輕靈、優(yōu)美,確有“修身養(yǎng)性”之功效。我看過我岳父陳健侯打的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他動作輕靈、優(yōu)美,似圓球彈簧,行云流水,其風采更是無人可及的。岳父的弟子張祚玉曾云:“三十六手是對付衣冠禽獸的。練時如旭日徐徐東升,用時如陽光無縫不鉆。”
傳統(tǒng)套路是孫劍云定型的,人人可學,適宜推廣與普及。事實也是如此,由于孫劍云、孫叔容、李德印等人的共同努力,在國內(nèi)已成立了12個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在海外成立了4個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其會員數(shù)相當可觀。特別是孫劍云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太極拳事業(yè)。據(jù)吳圖南《太極拳之研究》,楊太極,當初也很難練的,吳圖南在跟楊健侯學太極拳時,由于過于艱難,差點自殺。后來楊澄甫對楊太極進行改進,放棄了一些過難的動作,變成普及式,在全國推廣?,F(xiàn)在從全國來看,練楊太極的人多,所有集體表現(xiàn)的都是楊太極。所以“普及式”并不低一等,只有大眾化,普及式,才能推廣,當然普及式也必然要摒棄一些原本屬于精華的東西。但這是有得有失,得是主要的。事實說明,只有大眾化的東西才能流行起來,而流行起來的必然是大眾化的東西。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孫劍云定型孫式傳統(tǒng)套路是的重要意義。孫劍云被定為“中國十佳名師之一”,靠的就是這種實績。有人說,他們吃的是“健身飯”,我認為吃健身飯有什么不好呢,“增強人民體質(zhì)”不是重要的事嗎?當然,也不是說傳統(tǒng)套路沒有技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