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簡化太極拳特點
一. 立身中正.舒展自然
練太極拳首先要保持身體姿勢的正確即中正。所謂“中正”就是《拳論》中所論述的:“百會中極一氣貫頂”。是說自頭頂.軀干至會陰,上下始終形成一條垂直線。例如:預備式的站立,起式的屈膝按掌都要自然端正。太極拳的“中正”貫穿于套路的至實至終,不論是弓步.撲步還是虛步,不論是直立.屈蹲還是轉換。上體都要保持正直,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身體的軀干應避免緊張僵挺,還要防止萎縮不展。練拳時要頂頭豎項.沉肩墜肘.直脊展背.收腹斂臀.尾閭中正這都是保持上體自然正直的重要部位,要特別注意。
太極拳的姿勢要做到舒展自然,首先要有一種觸景生情的意境。比如,站在大海邊就會情不自禁地張開雙臂高呼“啊!大海......”,心胸頓時感到無限地寬闊。站在高山峻嶺之巔就會有一種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的豪邁的氣概,頓時感到?jīng)坝颗炫?。練拳亦是如此,心中有情,外在表現(xiàn)就會有氣象萬千的變化。比如,左右倒卷肱的提腿展臂,當兩臂前后展開之勢就好似將一輪明月托起一般。就會感到兩臂沉重胸前空,腰松腹實神自現(xiàn)的意境美。動作姿勢自然就舒展,柔和,輕靈沉穩(wěn)。
二.心靜.體松
“心靜.體松”是太極拳的基本的要求。一塵不染謂之“清”,一念不生謂之“靜”。“心靜”講的是一種內靜,說白了就是要思想集中,排除一切雜念,不要胡思亂想,專心致志地投入到練拳的過程中去。只要上場練拳,先行立正站好,兩手自然下垂,下頦內收,嘴唇微合,兩目平視,心平氣和。這就是先求心神兩靜,使之渾然一體。只有心神兩靜,才能存得起真心,養(yǎng)得起真氣。預備式雖無動作,其陰陽開合已寓于心腹之中,平心靜氣,以待其動。靜到極點自然就會動,這種動完全是由心意所致。所以只要有心靜就會有心動,從此,一勢接一勢,進退屈伸,起落開合,左顧右盼,節(jié)節(jié)貫穿,連綿不斷,周身一家。
“體松”首先是意識上的放松,只有意識上的放松才能使肌體得到放松。體松就是身體各部位自然舒展,動作的自然順遂。“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分虛實.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的太極拳十要。就是反映了身體各部位的自然放松,自然松沉的狀態(tài),形成了上虛下實的姿勢。因此,當邁步或退步,屈伸或轉換時,由于身體的自然松沉.穩(wěn)定支撐重心才能輕松緩慢地移動。這樣邁出或后退的腿才能輕靈,動作才能松柔,才能體現(xiàn)出“邁步似貓行”,做到意動身隨,意在拳先,有意求柔,無意則剛的意境。
三.屈腿落胯.進退輕靈
太極拳步型的移動變化叫步法,步法中的基本姿勢叫步型。“步為拳之根”,步法是平衡和支撐全身穩(wěn)健的根基。動作的輕靈或遲滯全在于步法的正確與否。各種步法的變化都要輕靈沉穩(wěn).虛實分明。因此,兩腳進退.轉換.移動時要屈腿落胯,穩(wěn)定好支撐腿后,再提大腿以膝領腳邁步或退步,輕起輕落,點起點落。由點及面,隨之轉換重心全腳踏實。在步法轉變過程中,落腳的位置(距離.寬度.方向)要符合要求,腳尖或腳跟碾轉的角度要適當,以利于動作的穩(wěn)定和順。支撐腿要平穩(wěn),不可忽起忽落,只有腿部支撐的穩(wěn)定才能使腿部的屈伸自然靈活,進退輕靈。太極拳樁步.行步的訓練是加強腿部柔韌性和力量的基礎。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于24式簡化太極拳的第一個動作到第十二個動作的攻防意義,相信現(xiàn)在大家對此已經(jīng)有所了解。同時,還介紹了關于24式簡化太極拳的風格特點,可以多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