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式太極拳的主要動作是外柔內剛,那么練習起來時應該掌握什么?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洪式太極拳閃通背動作的練習方法和要點內容解釋,一起跟著小編學習一下吧!
洪式太極拳閃通背動作
(1)上體微右轉,左腳提起;兩掌上提,左掌指靠近右腕內側;眼看前方。
(2)左腳前落,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經面前翻掌上撐停于右額旁,掌心斜向上,指尖向左,左掌經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與鼻平;眼看左掌。
要點:提手時,不要聳肩吊肘。定式時,要向前、向下松腰。右胯不要外敞。
右左分腳
(1)重心后移,左腳尖充分內扣,上體右后轉;兩掌向兩側畫弧,掌心向外;眼看右前方。
(2)重心左移,收回右腳,腳尖點地(也可不點地);兩手向下再向體前畫弧,在腹前交叉后再合抱于胸前成斜十字形(右掌在外),掌心均向內;眼看右前方(正東偏南)。
(3)左腿微屈站穩(wěn),右腿屈膝提起,右腳向右前方(正東偏南)慢慢踢出,腳面展平;兩掌同時向右前方和左后方畫弧撐開,掌心皆向外,腕高與肩平,肘部微屈,右臂、右腿上下相對;眼看右掌。
(4)右小腿屈收,右腳向右前方(東南)落下,腳跟著地;右前臂外旋,右掌心轉向上并稍向內收,左掌下落經左腰側向前、向上畫弧并從右前臂上方穿出,掌心向上;眼看左掌。
(5)右腳落實,重心前移,左腿蹬直;左掌向上、向前畫弧,掌心向下,右掌向下、向后畫弧,掌心向上;眼看左掌(圖3.1 59)。
(6)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點地(也可不點地),腰微向右再向左旋轉;左掌向下、右掌向上同時繼續(xù)畫圓弧至胸前時,兩掌腕部交叉合抱成斜十字形(左外右內),掌心皆向內;眼看左前方(正東偏北)。
(7)右腿微屈站穩(wěn),左腿屈膝提起,左腳向左前方(正東偏北)慢慢踢出,腳面展平;兩掌同時向左前和右后方畫弧撐開,掌心皆向外,手腕高與肩平,肘部微屈,左臂、左腿上下相對;眼看左掌。
要點:參看右蹬腳。
洪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
創(chuàng)始人洪均生先生,河南禹縣人,1907 年出生于書香世家,自幼穎悟過人。幼年時隨其父寓居京城,因體弱于1930年拜陳式太極拳第十七代宗師陳發(fā)科為師,學習陳式太極拳,言傳身教得之于師,潛揣默識求諸于己;十五年不輟所學,深得陳發(fā)科真?zhèn)?。后困于家計,?944年離京,輾轉赴濟南投親謀生。1956年再度赴京,拜晤其師陳發(fā)科,以求拳法之精與拳理之密,更得陳發(fā)科晚年之技擊精粹。征得陳發(fā)科同意,遂將師授之技法融于套路之中(此套路后稱為陳式太極拳實用拳), 為后來學者開辟了一條掌握陳式技擊奧妙的捷徑。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需要堅持練習。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項目,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于古代騎兵的槍法、長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開、合、發(fā)。踩著高蹺來使用長槍、長柄大刀。太極始于無極,分兩儀。由兩儀分三才,由三才顯四象,演變八卦。依據(jù)“易經”陰陽之理、中醫(yī)經絡學、道家導引、吐納綜合地創(chuàng)造一套有陰陽性質、符合人體結構、大自然運轉規(guī)律的一種拳術,古人稱為“太極”。另有電影以此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