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架是太極拳學習中的重要內容,而對于練習者來說,究竟應該學習哪一類的拳架好似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因而今天我們就對這個問題做一個簡單的探討吧。希望能夠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幫助練習者更好的結合太極拳進行學習。
“架子”是“拳架”一詞的更口語,更隨意的說法。練太極的都把“架子”掛在嘴邊上。練套路叫“走架”,叫“盤架子”。師傅對生徒練的套路里的錯誤加以糾正,以及為提高生的套路水平而加以指點,都叫“撥架子”,因為“撥”字,含有“撥正”和“點撥”的意思。
事實上,太極拳的架子有很多種,不僅各個流派的拳架特點不一樣,而且這些流派之下又會產(chǎn)生新的拳架套路。拳架種類之多,也增加了練習者選擇拳架的難度。不過,這里我們并不是要對這點進行研究,而是對狹義上的架子,即以高中低進行劃分的架子進行了解。
跟西洋競技體育項目不一樣,太極基本上沒有量化了的技術要求,反過來說,太極技術基本上不以數(shù)字形式表述。上述三種架,也是大概而言。可以理解為,先人和今人按走架的姿勢高度不同分成了三種架。相鄰兩架之間并沒有嚴格精確的分野。其實,分成四種行不行,分五種行不行?也行,但是還得看有沒有必要。
事實上,對于不同的人來說,練習的走架高度并不一致,也沒有什么實際的劃分標準。在太極拳的學習時,練習架子的高低選擇重要的就是是否適合你的情況,滿足你的需。能夠達到這一點,就是你可以練習的架子了。
影響拳架高度的主要因素是兩腿,也就是說兩腳開步的大小決定著架子的高低。以馬步為例,馬步開步的闊狹可以決定拳架的高低。
首先,我們對站成的馬步的要求,應有以下三點共識
第一是應該盡可能地接近合理的受力結構,即拱形。在這里用“盡可能地接近”一詞,因為人體的解剖結構所限,不能像利用建筑材料或者工業(yè)材料那樣構成橋洞一般完美的拱形,只能通過正確的訓練,使我們的馬步“盡可能地接近”不同弧度的拱形。上文還使用了“受力結構”一詞,所受的力主要指自身重力、自身發(fā)力所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以及對手施加在我們身體上的力。
第二是應該滿足拳法所必須的大的靈活性。
第三是在正常乃至較大訓練強度下,應該不會導致訓練者下肢的骨骼、肌肉、關節(jié)(特別是膝關節(jié))發(fā)生損傷。
有了以上共識,我們就有了討論架子優(yōu)缺點的共同基礎,就有了進行取舍而確定自己適合的架子的共同標準。
馬步低時,臀部應稍高于膝關節(jié),即兩腿股骨(大腿骨)自股骨頭到膝關節(jié)處的股骨下端是稍向下的,兩腳之間的距離是一個肩寬加上兩條小腿的長度。馬步站得高是,高架面腳之間小距離應為一肩寬左右。俗稱“小馬步”。據(jù)洪公均生說,陳公發(fā)科與人推手較技,站的就是小馬步,我管這種馬步叫“尺半”,方便好記。
架子低,適合練腰腿功夫,適合初學時打基礎,適合想把架子打大的人,適合青少年。人到了中年,就可以逐漸把架子站高;以每天走20趟套路為例,也可以低架、中架摻和著走架。比如,中年里年齡較輕的,可以先走五趟中架,活動開了,走十趟低架,后再按中架走五趟。年齡越大,走中架的比例越多,低架越少,別等臏骨(膝蓋骨)出了毛病,想走低架也不成了。到了老年,甚至可以只選中架,條件允許就有時候練幾式低架,甚至把中架、高架摻和著練。推手較技一律選高架,因為高架靈活,但“尺半”是基本步,到時候該變什么就變什么。
高的架子有多高,低的架子如何低,我們都知道了。適合年齡段等內容,怎么調節(jié)也大概談了。我們只要根據(jù)自己的狀況和條件,在高和低之間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高度,注意視情調節(jié)就得。
在這其中,尤其要提出的是,對于比較年輕或者體能較好的人來說,有兩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進行判斷。通過這兩種方法,練習者可以盡快的感受出自己的走架的合適高度,從而更快的進行太極拳的練習。
一種辦法,叫“一次到位法”:先站一個理想的高度,往往能站但有些費勁,走架或練基本功的時間一長,兩腿感到極疲勞,有時打哆嗦,甚至練完拳大腿和臀部肌肉也感到酸痛(不是尖銳的撕裂性疼痛,那是傷了)。你只要堅持兩個星期,不要改變架子高度,上邊說的肌肉(主要是股四頭肌和臀大肌)反應自然消失,西洋體育里稱之為“過肌肉關”。
另一種辦法,叫“逐步到位法”:先選一個自己不吃力的高度,這樣可以避免痛苦感,也有助于把注意力放在學動作上,一段時間之后,肌肉有了一定的適應能力,可以把自己的架子逐步放低,分兩三個臺階,后達到自己喜歡的高度,而不必那么難受。供參考。
可有一條,身上有傷的,得根據(jù)傷情另論。
說到傷病,練太極拳如不注意,也會有傷病。多數(shù)太極人誤以為練太極拳只會有種種好處,不會受什么傷害,這是一種想當然的思想方法,不科學。下面談談練太極拳出現(xiàn)傷病的原因,如何避免傷病和有了傷病如何練。
架子與傷病
現(xiàn)在就不然了,推手、技擊項目不說,為競賽所編的各種太極拳套路,對速度、力量和動作難度的追求,使得太極拳成了競技體育,必然造成傷病率大幅度提高。根據(jù)得到廣泛認可和采用的研究結果,人直立的時候,兩膝承擔膝以上體重;人高跳落地時,兩膝關節(jié)所承擔的力是體重的24倍;如果高跳后單腳落地,落地腿的膝關節(jié)所承擔的力就成了體重的48倍;要是人在旋轉中落地,膝關節(jié)還要受到扭力,受傷的可能性就更大。為了得高分取勝,人得盡量往高了跳,在空中轉360度打旋風腳,單腳落地要盡量穩(wěn)。按照發(fā)展規(guī)律,以后競賽套路的技術難度只能更大。照這么練,膝關節(jié)的半月板、交叉韌帶、兩側副韌帶損傷是必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