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中,經常強調“剛柔相濟”,這四個字的寓意是非常深的,我們要在學習過程中加以運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在陳式太極拳的練習中,如何練好剛柔相濟,希望通過本文的講解,可以加深大家的認識。
剛與柔在太極拳中是辯證統(tǒng)一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
太極者,陰陽也。陳式太極拳中的剛柔相濟,蓄發(fā)相變,也是在陰陽范疇之中。剛屬于陽,是發(fā)放、進攻、擊打、發(fā)力。柔屬于陰,是合勁、蓄勢、引化。
在太極拳中的剛和柔,它們既相互制約,互為轉換,而又互不可缺,變化無窮。要練好陳式太極拳,關鍵就在于如何把握剛柔之間的關系。拳論中講:“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huán)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捷”。
可見,剛與柔是相互聯(lián)系的,我們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不能將兩者分開。
在練習太極拳中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剛柔相濟。要想練好,必須先去僵求柔,然后再練柔成剛。拳論上講:“唯有五陰并五陽,陰陽不偏成妙手,遭到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
只有練到剛柔相濟,陰陽無偏 ,渾然一圓、才能算達到太極拳的高級境界。
初學陳式太極拳者會出現(xiàn)一些動作呆板、僵硬、無力,此現(xiàn)象較為常見,此時一定要虛心改正,認真學習。
學習時,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不驕不躁,遇事要泰然處之。
拳論上講:“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尤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唯有五陰并五陽,陰陽不偏成妙手”。
所以,開始就是去僵硬練柔勁階段,初學太極拳者就是要求周身放松、放柔,但不可放軟,必須建立在立身中正,虛領頂勁,上身松而靈,下盤穩(wěn)而活的基礎上,做到松而不散、松而不亂,松中有神和氣貫注。
松就是為了把本身帶有的拙勁、笨力去掉舍棄,把這種松柔之力練成一種靈活性好、協(xié)調性強的松柔勁。然后把這種柔勁再練成剛勁,這種剛勁就是一種帶有彈性的勁,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勁。
這個階段就是為了去僵求柔,積柔成剛。拳論上講:“極柔軟,方能夠極堅剛”。所以,在初學太極拳時會要求練慢、練柔,其實它不是目的,是練習太極拳的一種方法,是為了更好的協(xié)調肢體,增強肌膚靈敏度,為了轉換和引化的更好,彈抖爆發(fā)勁的威力更強。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每招每式的運勁過程都為柔勁,勁走到頭的落點都為剛勁。這就是柔運化、剛落點,也叫柔化剛發(fā)。
在練習太極拳時要求以腰為軸,節(jié)節(jié)貫穿,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走螺旋,外走弧線,沒有直線,沒有平面,沒有抽扯硬拉硬拽的動作,一動無有不動,一靜四肢百骸皆靜。
身法上即要做到圓活、輕靈,還應該要做到:“高而不浮,低而不僵,快而不亂,慢而不滯”。只有在這種方法下刻苦練習,才能使陳式太極拳的剛柔相濟練的更好。
陳式太極拳的剛柔相濟在技擊方面講,既可以以柔克剛,也可以以剛制柔。拳論上講:“人剛我柔為之走,人柔我剛為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千,而理為一貫”。
這里指的是一種隨機應變的戰(zhàn)術,是怎樣利用好剛柔相濟在技擊中的互換。在敵強我弱時,以化勁為主,避開強勢,攻其漏洞或薄弱環(huán)節(jié),使其無法轉換或承受不了。
此為避實擊虛,以柔克剛。當敵弱我強時,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排山倒海的強大之勢,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一舉將對方擊敗,此為以剛制柔。
應用時身法上一定要做到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舍己從人,結合沾、粘、連、隨來運用剛和柔。太極拳的剛柔相濟在技擊應用方面它符合科學原理,是利用力學上的杠桿力、螺旋力、離心力、向心力、慣性原理等 ,在技擊方面多以借力打力為主,利用人的本能反應,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講究不與人硬頂硬抗,利用一些省力的方法順著對方的力化解,借對方的力來打擊對方。例如對方出右拳向我右側胸口打來時,順著對方向右前方沖的力我腰往右轉,化開來勢,然后借對方前沖的慣性順勢一帶,將其捋倒,這就是陳式太極拳中的引進落空,也叫順手牽羊。
如果剛才那一式對方控制好重心沒有摔倒,想用力收回時,我就借對方收回之勢,再順勢向著對方收回的方向發(fā)力推出,將其仰面擊倒,此為借力打力,也叫順水推舟。
同樣道理,可以千變萬化,不管是以柔克剛,還是以剛制柔,都是因對方的變化而變化。從己則滯,由彼則活。只有練好和掌握陳式太極拳的剛柔相濟,蓄發(fā)相變,才能夠做到收放自如,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