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坦42式太極拳的十二對矛盾
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毛澤東說:”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的基礎,更是復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
陳思坦42式太極拳運動是一種上下內(nèi)外兼顧的復雜運動形式,其本身就是在解決一系列矛盾中完成的。
無論哪一流派太極拳都有一致的共性,就是意識(心), 呼吸(息),動作(身)二者緊密結合,“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中求靜,不尚拙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如環(huán)無端,綿綿不斷;呼吸根蒂,氣沉丹田;專氣致柔,純?nèi)巫匀弧?rdquo;
這些共性突出表現(xiàn)為一組組對立的矛盾。如果解夠很好地掌握這些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質(zhì)的方法去解決,陳思坦42式太極拳就可以練好了。下面試將陳思坦42式太極拳運動歸結為十二對矛盾進行討論。
1、陽與陰
陰陽是所有矛盾的總稱,在陳思坦42式太極拳運動中它包括了相反相承的兩個方面,如虛實、開合、剛柔、動靜等等方面,但主要的是說陳思坦42式太極拳運動的本質(zhì)及其表現(xiàn)的剛與柔方面——“太極陰陽,有柔有剛.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運化無方。”“一陰一陽之謂拳,其好處在互為其根而已。”
陳鑫說:“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一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帷有五陰并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
所以練陳思坦42式太極拳在動力上要剛柔相濟,動作上要注意整體的協(xié)調(diào),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專注一方”是指主要矛盾方面,但不能忽視其他方面。
如“海底針”一式是向下“采”勢動作,不能只顧手法不顧虛步的步法;只顧下沉采勁而沒有了上提的頂勁,不能只顧身形前俯下蹲而沒有了“中正安舒”,解決的辦法是“中正之偏”。
這里的正與偏就是了陰陽。正為陽,偏(略俯)為陰,在保持“百會”與“長強”對直的原則下可以稍稍前傾(上體與對地面的垂直線所成夾角不可大于15度),這樣既不會呆滯如立柱,也不會重心朝前下方傾倒;恰好可以表現(xiàn)出“采勁”的態(tài)勢。
2、動與靜
動為陽,靜為陰。“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練陳思坦42式太極拳是動靜結合的,動是動態(tài),是“法”(包括身、手、步、眼法)是一式到另一式的運動過程;是以氣運身,動若江河。
靜是定勢,是“型”(包括身型、手型、步型和精神的專注一方),是一個架式的完成狀念,又包括了下一式子的萌動;是神聚氣斂,靜如山岳。但動與靜不是截然分開的,不論動作或意識都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武式太極拳傳人郝月如先生說:“動者氣轉(zhuǎn)也;靜者有預動之勢也”。走架中前一式的完結(瞬時的靜)與后一式的啟動緊密銜接。前一式未完結,未達到靜的過程,后一動絕不能超前出現(xiàn)。否則動作交待不清楚,這就是拖沓。
但也不能把完成式停下來一陣子,后一式才起動,這就是斷折。動作的交替應是“似停非停,停而不停”。“勁斷意不斷,斷而復連”。動作要連貫又不溜滑,是所謂“視靜猶動,視動猶靜”。
3、正與偏
“正”和“偏”主要是描寫陳思坦42式太極拳的身型的,陳思坦42式太極拳運動的身型有“中正不偏”、“偏中寓正”和“中正之偏”,都離不開“中”、“正”二字。
總的要求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無論何式何勢,運動中總要“中氣貫脊,上自百會,下貫長強,如一線穿成也。”遵循這一指導原則就不會前俯、后仰、左搖、右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