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腰在太極拳的技擊實戰(zhàn)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腰的使用很廣泛,腰的使用部位的變化,角度的變化等都影響著太極拳的整個演練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太極腰,聽起來倒是很簡單的腰,但運用起來并不是很簡單。
一、腰在太極拳中的重要作用
在太極拳的練習(xí),腰的作用十分重要,因為腰的位置在人體的中間位置,是上下轉(zhuǎn)體的關(guān)鍵所在。更重要的是打手發(fā)勁的總樞紐。
拳論云;“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硬,形于手指”, “有不得機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以腰為軸,催動四肢”;“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
太極拳對腰部的要求是:要“直”要“松”。作好直腰和松腰,才能使氣沉丹田,“尾閭正中神貫頂”也就隨之而來,太極拳名師陳長興不論是練拳還是站、行、坐、臥,都保持腰直,當(dāng)時人們稱他為“牌位先生”。腰直,對初學(xué)太極拳的人來說,是不易做到的。但必須向這方面努力,練習(xí)日久,逐漸就能做到腰直,腰直則身體轉(zhuǎn)動時中軸不曲,全身不致?lián)u晃,腰松則身體重心降低,根基穩(wěn)定。這樣才能做到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精砷亦能提得起。否則,腰偏向何方,則何方立即出現(xiàn)俯仰歪斜形象,身易搖晃,足難站穩(wěn),僵勁布滿全身。人的上體重量通過腰部承擔(dān)。腰部豎直,才能強而有力,發(fā)勁也放得遠。在太極拳演練時,手足運動,無淪是收或放,都是腰先動,手足隨。這就是“以腰為軸,催動四肢”的練法。不然的話,動作僵硬,難以連貫,怎能符合“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呢?
腎臟器官位于腰的內(nèi)部,腰對于在內(nèi)需要的是腎臟的堅實,而在于外需要的是腰的靈活性。
因為“腎”是藏精之所,故有“腎壯則精足,精足則氣旺,氣旺則神清,神清則目明”之說。由此可見,精、氣、神是三位一體,總機關(guān)就在腰腎之間。醫(yī)師若見到病人目無神采,就知道此人,氣不旺,精不足。一方面用藥調(diào)理以壯腎,另方面勸其獨宿以儲精。歷代武術(shù)家,沒有不知道“保精強身”之法。所以常練武術(shù)的人,一般都是身強體健,精神飽滿,不易衰老,益壽延年。
二、太極拳十種技擊法
1.震封引擊法:和人推手時,將其兩手封閉于兩肘處或右手抽左手按,或左手抽右手按,彼必站立不穩(wěn),順其偏斜方向而擊發(fā)之,彼必跌出。
2.迎門套:與人手相接觸時,即以沉勁壓量之,人手必上挑,趁其挑勢引之,使其上體靠近我身,我以前迎面一靠,彼即跌出。
3.扭手制肱法:在和人進行推手的時候,左右雙手接其右手,而右臂從它的左膀下使用搓勁,進行左下壓的動作,讓它的腳跟抬起來,從而可以使用。
4.左右順轉(zhuǎn)引擊法:若人以兩手按我右肱,即以右肱用粘勁引之,使近我身,待其力微,肱腰一外轉(zhuǎn)便擊,彼必跌出。
5.前閃后撅法:如人在身后,摟住后腰,我即以肩向前往下截,臂部向卜猛撅,則抱腰者自然放開,從我身后倒跌于我面前。
6.廈掌掀臂墻:和人推手用捋法時,趁勢用右手背擊人面部或胸部,人必含胸,即用右手擊其面或胸,左手掀其右臂,人必重心不穩(wěn)而跌出。
7.引上擊法:如人以雙手按我右臂,即以粘走勁下,抄其陰部或腿部,人必驚惶下蹲,趁勢以右肩靠其胸部,彼必跌出。
8.右引左擊法:和人推手時,彼用右腰擊來,找右手用粘走勁并翻掌引苒前進,使其不得勢,同時以右掌擊其下頦,再以左肘擊其胸部,彼必后跌。
9.上遮下打法:如肘底捶式左手屈肘上挑,一則撥人之手,一則遮人之目,右手從左肘下向前推擊人胸。還有由抱虎歸山變斜飛式,人必制我左手,即趁勢發(fā)之,右手用撲捶制其手臂,使其不得勢或背勢時,即趁勢發(fā)之,使其跌出。
10.膝撞命門法:推手時我捋人手并制其肘,彼無法傾開,只有用背抵靠來救,我趁勢用左右手反制其左右手,并用右膝撞其命門穴,彼無法逃避。
無論是什么樣勁擊法都需要我們看情況而定,然后去進行正確的進行選擇,但是一定要掌握先機,這樣才能制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