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是在技擊的過程中經(jīng)常用到的技能,很多人對太極拳推手都有不同的認識,而對于初學者而言,正確的理解推手是關鍵性的問題,也是學習推手的前提。初學者只有經(jīng)過一段過程才能掌握。
初學太極拳的推手,不可抱著勝負的想法,因一求勝敗,必先從蠻力上比試高下。
若初學者只是想用大的力量去求勝的話,則往往是花費了時間與精力去培養(yǎng)自己的僵勁。遇到比自己要弱的人,固然可以逞一時之威,但遇上和自己勢均力敵的對手,兩人之間免不了一番頂牛較勁,這就與太極推手避實就虛的趣味相去甚遠了。另一方面,即使你能將對手頂出去,讓他后退了幾步,也很難使別人感到心悅誠服——因為對方會認為只是自己的力量大小不如你,無非是大力勝過了小力而已,心中是萬萬不會服氣的。
作為一名初學者,我想首先要明白“損”的功夫。學習新的理念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舍棄舊的想法,練習太極的勁力就很講究“舊力不退,新力不生”的道理。初學太極推手就要甘心損去自己的舊力,甚至是矯枉過正,完全的不用力,一味地退讓,也比一上來就氣勢洶洶,急于求勝要來得好。太極拳是道家的心性和功夫,道家是講求養(yǎng)光韜晦的,善于向“水”學習——學習水的屈就下位,不爭于世,澄污納垢,無所不容。初學太極推手之時,就是要讓別人想方設法來推動自己,我則不能還手,唯以柔化應對。久而久之,慢慢就會有了尺寸分毫之感,人進我一寸,我亦退彼一寸,步步合拍,用功愈久,愈能讓對手有莫名其妙的感覺,此時則近太極推手之道矣。這里所講的“退讓”,初時去做往往容易被人察覺,為人所乘,反而會經(jīng)常的失利,被人一推就倒退,無法抵抗。這時就要認真總結實踐經(jīng)驗,如何穩(wěn)住自己的重心,又能控制對方的重心。要能明白“退讓”實際上是一種轉動,而且是有軸心的轉動。對方推住我手臂,我手臂即不動,以周身之轉動應對(此時肩井一定要松開,則人推我手臂,絲毫不影響我身體主干的中正);推住我胸肋,我之胸肋即不動,亦是以周身之轉動應對(此時可用雙手敷蓋對方,使之不得逞力)。只要我能站住中定,軸心不失,則無可無不可也。
對于中定也是很重要的,這關系到學習推手的關鍵點。
不少學習太極推手的同道以為兩腿死死撐住即是站定——別人推我,我以兩手向外撐住,不讓人進;以兩腳撐住,人亦一時無法進 ——實不知如此操作,已全是與人頂抗,即使能抗住對手,卻少有變招,背道已遠矣。前面我們講過,太極推手是隨機而動的,拳經(jīng)上教人要“舍己從人”,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一條腿來支撐整個身體,還要周身處處整合,一應俱應,這樣才能受得住對方的勁力,運轉自如。好比一扇門戶,將兩邊封死,或可堵住猛力的沖撞,但容易受到損傷,且當沖撞之力達到一定的程度,被封死的門還是會被撞開。若在門的一邊安置門軸,人沖撞之時自然打開,即使所用之力極大亦不過是轉變其用力的方向而已。事實上,當別人推我之時,我就是要始終處在一種“開門”的狀態(tài)中。需氣勢開張,中軸斂住,挨在何處,何處便不可有著力點。起初時要做到一條腿變轉虛實是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平時早已習慣了用兩條腿來固定自己,這種固定是定式的穩(wěn)定,而太極推手時則要求空掉一條腿,兩條腿可以隨意變換穩(wěn)固重心,這才是一種隨機的平衡。要做到有感即應的“開門”狀態(tài)是很困難的,因為作為一個有思慮的人要做到不思不慮,拋開自己固有的成見,完全地以靜待動,隨人而動,不經(jīng)長期的“喂勁”訓練,形成直覺的反應,是極難做到這一點的。另外,我們用一條腿來支撐整個身體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虛腿在推手發(fā)放時的應用。用虛腿踏入對方中門,不易被人察覺,而此時的“虛”不是全然無力,瞬時可以踏實。當虛腿變?yōu)閷嵧鹊囊粍x那,手腳齊到,間不容發(fā),勢態(tài)逼人,則對手如草芥般飛出矣。
從以上的講述中,我們不難看到太極推手時“中軸”的重要性。太極拳的身法要求:提頂、裹襠、涵胸、拔背、尾閭正中,無一不是要我們找到身上這根虛擬的“中軸線”。只有體認自我的“中軸”,左旋右擰方能做到“立如秤準,活似車輪”。人推我時,我處處有一軸心滾動,上下內(nèi)外又能渾然一體,對方才會有如踩踏落空之妙。太極推手技能高明者并非相較一拳一腳的肌肉蠻勁,而是著眼于控制對方的中軸線,拿住對方的重心,這樣才能隨手奏效。
太極拳打拳時的規(guī)矩往往是一對矛盾體,如既要氣沈丹田(甚至涌泉),穩(wěn)如山岳,又切不可忘了虛領頂勁,身輕如羽;一式之中既要有左顧又要有右盼;既要有前進又要有后退,有上有下,開中寓合,中軸乃成。不可執(zhí)其一端,講的時候正與反分開來講,用的時候卻不能分開,要合在一起用,抱元守一,否則即是片面的。若片面地講“堋”勁,則易犯“頂抗”之病,片面地講“走”勁,則易犯“丟扁”之病。要如如不動,如冰釋然,是為化矣。(所謂“勁由內(nèi)換”,全在中軸的運轉自如,上下一動俱動,我方勁已走化,而對方卻無從察覺。)我們在《金剛經(jīng)》上經(jīng)??梢砸姷竭@樣的句式:所言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如“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我們是否也可以說:所言中定者,即非中定,是名中定。(止而后能定,定不是定死,而是活潑潑的);所言支撐八面者,即非支撐八面,是名支撐八面。(若想到要去“支撐”八面,即是錯的)只有這樣,我們推手時才能達到“無過不及”、“不偏不倚”、 “和而不流”的中庸境界。
無論是學習什么講究的就是專心,一定要持之以恒。
練習太極推手應是一段漫長的歷程,我們初學者需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十年之內(nèi),只可視為初學)。不是今日知道了一個運用的訣竅,明日就能從自己的身上做出來的。因為師長告訴你的道理是他自己多年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你若不通過自我的實際操作,反復驗證是無法讓竅門變?yōu)樽约旱臇|西的。所以方向既明,還需加上不斷的實踐鉆研,要想做到太極推手中的勁到稍節(jié)、不丟不頂、發(fā)即中節(jié)、輕而不浮、緊而不僵,都需要一個長期自我琢磨和與同道切磋的過程。只有虛心好學,將與我推手者都看作是糾正自己身上缺點錯誤的老師,我們才能有豁然貫通的那一天。
在文章的開頭我說:初學太極推手不可以執(zhí)著于勝負的觀念。但這并不等于講太極推手沒有優(yōu)劣之分。大體上說,我們是以輕靈圓活為優(yōu),遲重艱澀為劣;以周身整合為優(yōu),局部動作為劣;以人不知不覺為優(yōu),相頂相抗為劣。與好手相較,己之未覺彼動分毫,而根部已被引動,己雖屢屢失利,卻不得不由衷嘆服。正如品飲美酒,淳厚而不顯辛辣。推手明家棋高一著,步步占先,全因勝在“和順積中,英華外發(f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