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中,步法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步法的變化,我們的招式才可以上下相隨,做相應的變化。步法的穩(wěn)定,我們的下盤才會穩(wěn)如泰山,所以,習練太極拳,一定要注重步法的訓練,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如何訓練太極拳的步法。
太極拳的步法是變化多端的,但是我們只要掌握當中的基本步型,就可以把我當中的要領。
步法中的幾個基本姿勢稱作“步型”。步型經過移動轉換才稱作“步法”。太極拳對步法的要求是:進退轉換,虛實分明。左虛則右實,左實則右虛。前進后退時,身腰隨著轉換。邁步要輕靈,不可重滯;落步要穩(wěn)健,不可搖擺、顫動或笨重。
步法是平衡和支撐全身的根基,動作的靈活或遲滯全在步法的正確或錯誤。
此外,學習太極拳的步法,需要我們加強下盤的基本功練習,增強自己的腿部力量。
太極拳的步法和手法同樣地須走弧形,劃圓圈,決無直來直往,直上直下的動作,腿部的動作又須和手臂的動作同時協(xié)調進行,只有“手隨足運,足隨手運”,才符合 “上下相隨”的原則。
邁步時先須將一側的胯根微內收,這一側的腹部充實,坐穩(wěn)在一腿,穩(wěn)定重心,然后另一腿緩緩地弧形邁出,但膝關節(jié)須微屈,保持膝關節(jié)的蓄勢和靈活性。
落腳的方向、角度和轉變時足尖的外撇、內扣,或足跟的左旋右轉,其主次先后,都須辨別清楚,虛實主次,條理分明。
注意動作細節(jié)的把握,分清先后順序,多加練習,才會有所體會。
太極拳步法的虛實變換,是漸變的而不是突變的。這是為了動作做得細致,為了“運勁須無微不到”。
這種漸變地分清虛實的練法,輪流以一條腿支持全身的重量,似乎得到輪替休息的好處,但因動作的緩而勻,近于靜力性運動,所以實際上一條腿的支撐力很大,因此運動量也是很大的。
久練太極拳的人,腿部肌肉特別發(fā)達,健步如飛(太極拳的雙人推手是一種競技性的運動,因此堅持推手運動的,上肢的肌肉就特別發(fā)達。)
但對于初學太極拳者,即使是身體好的也會感到不易支持,因此對初學者特別是年老體弱者,開頭不應該要求步法分清虛實,開頭只能要求邁步小些,架子高些,降低它的運動量,以后視熟練程度和體力條件再要求邁步大些,架子低些,分清虛實和均勻地漸變,逐步提高運動量,逐步增強腿力和膝關節(jié)的支撐力量。
兩足雖然分清虛實,還應該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站煞”。只有虛實相互滲透,才能變化靈活。
凡前進的腿,必須先提大腿,虛勁于膝,帶起提腳跟,足尖斜向下垂,然后足掌和足尖落地,全面落實。做云手動作時橫行前進的腿則須先落腳尖,然后足掌、足跟落地,全面落實。
凡后退的腿,必須先提大腿,蓄勁于膝,帶起腳跟,足尖斜向下垂,再緩緩后伸,先落足尖或足掌,然后全面落實。
兩足開立,凡后腿稍向前移,不向前邁出的,都是先提大腿,蓄勁于膝,帶起提腳跟,先落足尖或足掌,然后足跟落地,全面落實。
如“左摟膝拗步”接“手揮琵琶”,“單鞭”接“高探馬”等足部動作,都是后腿向前移動而不邁過前腿,這種步法,稱作“跟步”或“墊步”。后足雖向前進而不邁過前足的,都是先落足尖或足掌,由于前后足尖距離不大,前后足跟可在一條直線上對齊。
凡前進或后退時步伐較大,如“摟膝拗步”前進的弓箭步,或如“倒輦猴”后退的丁八步(弓箭步的反式),后者足不應站在一條直線上,要站的偏開些,較易在動勢和停勢時站得穩(wěn)當。
凡需加大運動量者,上下肢都需貫勁,“源動腰脊,勁貫四梢”。下肢貫勁之法,骶骨要有力下沉,帶脈極為充實,臀部與足跟成垂直線,屈膝開胯圓襠,臀部之力要貫到足跟,由于軀干和上肢的重量下壓,膝關節(jié)更堅固有力。
雙足之勁,似乎纏入地下,有盤根錯節(jié)之意;前足沉實踏地,小趾著力,中心落在兩足中間。兩足的虛實變換全在隨勢由腰襠的變換來移動兩足的虛實比例。
歲久積功成,下盤就能在任何變動過程中保持平衡,穩(wěn)固如大樹之不可動搖。在推手時就能勁起腳跟,力由脊發(fā),達于手指,發(fā)力較大、較集中、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