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是太極拳練習的重要特征,通過眼可以觀察出你是否集中精神。太極拳的特點是聚精會神,太極拳教程中對眼法視為重要的描述內(nèi)容,到底如何學習眼法呢?下面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眼法在太極拳中的作用
眼法在太極拳中應用很廣泛,每個地方都需要眼法的配合,太極拳中眼的運用很多。
眼無所專注,勁氣必然散漫,拳必然沒有生氣,更無氣勢可言。古典戲曲演員都十分重視“練眼”,有的還專門在房內(nèi)設香案,點上一炷香,眼睛順著香煙在空中漂移的方向盯住不丟。
由近及遠緩緩移動,目不轉睛,眼不走神,把練眼神作為基本功的重要一課。傳統(tǒng)太極拳在“眼法”上應做到以下五點:
第一,要心靜神寧
太極拳練習注重心靜神寧,就是眼不能東張西望,要集中精神練習。
“眼法”是大法,實際上是說“眼法”也是“心法”。“心為神之舍”,“眼為心之苗”,這些論述都是太極前輩的經(jīng)驗之談,至理名言。“心為神之舍”告訴我們,心是神安居之地,神不守舍,就是“神”沒有安在“心”上.而是在外面亂游。
“眼為心之苗”是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反映你的心意。如果心如止水,全神貫注,自然可以透過眼神反映出你的精氣神。如果心與眼不合,或眼神與動作不合,就會出現(xiàn)心手無應,神無主宰,全身失統(tǒng),六神無主,東張西望。
四處亂看的“走神”現(xiàn)象。所以,練“眼法”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練“心法”。
第二,要蓄眼神,目內(nèi)視
眼神是你的魅力所在,眼神能夠表達出你的內(nèi)心想法,眼要跟隨到每個姿勢動作上。
要在虛領頂勁、下頦微收、立身中正的前提下,兩眼平視前方。“蓄眼神”,就是眼要“內(nèi)視”,眼球微向后收,目光視對方一點而罩住全面,兩眼平視前方,目光自然。
既不要朦朧似睡,閉目練拳,也不要俯首低頭,更不要把“蓄眼神”錯誤地理解為目若垂簾,把氣功養(yǎng)生功法中眼觀鼻,鼻觀心的“眼法”要求生搬硬套到太極拳上來。練拳時兩眼無光,就如瞎子摸象。
第三,要以眼領手,眼在手先
以眼領手,就是眼睛要領著主動的手,眼要隨主手的方向前視,而用眼睛的余光顧及另一只手。眼神要照顧全面,但又不是像猴照鏡子那樣死盯住眼前的手,形成呆滯.之相。另外,如果主手離開了眼睛平視的范圍,就可以不去顧它。
第四,頭身手眼要協(xié)調(diào)一致
傅鐘文老師在談到眼法時曾說:“眼神平視,要貫注而活潑,當每式變化,視線要隨身法而轉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顧。”行拳走架時,頭要隨著主手的方向轉動,眼要隨主手的方向而平視。
眼神的轉動方向要與身體的轉動方向相一致,使上下相隨,前后相連,左右相照,內(nèi)外相合,增強拳架的整體性。
第五,要“神聚于目”
就是把精氣神都集中在眼睛內(nèi),目光要像手電筒一樣,把光都集中在燈泡周圍,這樣才能光芒四射,照得又亮又遠,有強大的穿透力。
練太極拳時,要心神相接,神聚于目,形神合一,心想著拳,神守著拳,眼關注拳,精神專一,目光所至,令對方不寒而栗,膽顫心驚。
太極拳發(fā)勁時的眼法如何練習
相傳楊公澄甫與人推手或比手,發(fā)勁的眼向對方一瞄,對方受力即向他眼看的方向疾速彈出。這是他用眼之法及勁氣充沛的寫照。
由于內(nèi)家太極拳是儲蓄而不是消耗,是積累收入,而不是無謂支出的拳學。
所以行拳走架要求神定自若,守中氣,絕雜念,蓄眼神,凝耳韻。也是精神內(nèi)斂。所以,行功時須以養(yǎng)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
若心不安,則性擾之;氣不聚,則神散之。心性不相銜,則四體百骸無不盡亂;神氣不相接,則千經(jīng)百脈,莫不盡閉。雖依法作勢而無大效焉。
這也正是內(nèi)家與外家的根本區(qū)別之處。所以太極拳主張“純自天性:,行功時絕不強行聚神于目,“眼如鷹隼”或“怒目而視,精光四射”都不可取。
眼睛是人整體的一部分,眼神與心、肝、血有著密切的關系,“神出于心,眼為心之苗”,“視思明心動,神流孔”,“肝開竅于目”,“目受血而能視”,“久視傷血勞于肝”。
無端強制“雙目圓瞪,炯炯有神”,只能傷神、耗血、勞肝,于養(yǎng)神養(yǎng)氣養(yǎng)生不利。
反之,有的拳家把“蓄(斂)眼神”理解成“目若垂簾”,“眼觀鼻,鼻對心”。
把養(yǎng)生氣功的眼法生搬硬套地用到太極拳中,使之狀如瞎子摸魚,或兩眼無光,如睡夢初醒。
作為養(yǎng)生保健雖無不可,然而若以“觀察在眼,變化在心”的拳藝的全面要求來衡量,就顯得非驢非馬了,這是不足為訓的。
陳長興《用武要言》曰:“拳打上風,審顧地形 ,手要急,足要輕, 察勢如貓行。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齊到始為真。”
太極拳的眼神要求,應該是神光內(nèi)瑩,猶如明月清潭。